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 2(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2.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3.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4.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5.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7.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8.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9.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奄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10.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1.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12.“扬州八怪”之一,喜欢画兰竹,擅长书法,自称“六分半书”,这个人是( ) A.张若虚 B.郑板桥 C.史可法 D.崔致远

13.一个时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以下属于我国现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 ) A.赵州桥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

D.长城

14.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5.“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 错误: ;改正: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者。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7.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

连线内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 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2013年黄金周前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人工制造的垃圾“长城”大煞风景。 (1)图一所示为

A.六朝古都南京B.唐朝都城长安 C.元朝都城大都D.明朝都城北京

(2)图一中央的宫城又叫什么名称?图一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

(3)材料一中图二《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从该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并说明理由。

(4)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评价?其作品是一部怎样的巨著?

(5)节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环境污染、乱刻乱画现象触目惊心。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感想。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 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wams6v8869kfa2517te4mn0g1mmp000jq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