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一 案例题 (共1题 ,总分值15分 )
1. 某公司的辞职现象
A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员工总数50人左右,下设总经办,业务部,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由于部门经理负责制,并且也没有单设大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司普通员工的招聘,录用和解聘手续基本上都是由部门经理一手操办,总经理孙明一般只需要在最终决议上签一个名就行了,他对基层员工的个人情况也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一贯以来孙明都奉行\充分放权\的原则,对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基本上很少过伺,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很少进行单独谈话.
两年前,孙明任命原总经理助理,郑杰为业务部经理,从那以后,他发觉这个部门的人员流动性比原来大了许多,很多业务员做了半年不到就换了,并且一些元老级的主管也相继离开了公司,虽然两年来公司开辟了不少新的市场和经营领域,整体的盈利情况也还过得去,但细心的孙明同时也发现一些熟悉的老主顾的名字也渐渐从订单上消失了,对此孙明一直有点纳闷,但碍于制度他又不好多问.
两个月前,在一次招标会上他偶然遇到了不久前刚从公司业务部辞职的一位项目主管小李,现在小李已经是另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在闲谈中小李告诉孙明,郑杰作为总经理助理曾经确实干得很出色,但是要他来主持部门的工作却并不合适,他不善于处理与下级的关系,对于业务员费尽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客户,他总要想办法据为已有,对犯错的下属也过于苛刻,许多员工都忍受不了这样的上级而最终选择跳槽. 1、为什么总经理孙明是在人员辞职后才发现的问题 2、公司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15 分)
答:(1)在本例中,虽然公司的效益一直都比较不错,人员除了出现了辞职,也没有什么躁动和抱怨。但是,保持沉默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风平浪静,管理层无法倾听到来自底层的声音,不能了解员工所需,结果员工只能做出辞职的决定。总经理孙明对员工辞职现象是在事后才知道,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是沟通机制不畅通,员工的意见往往无从表白,有时即使提出也无法上达管理层。
(2)作为管理活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沟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其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本案例,公司为了改善目前状况,应该做到:
1、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是多角度、双向的、多级的
2、注重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指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方式,由于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作为社会人的公司员工往往会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和反馈大量信息,如果能够对企业内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加以合理利用和引导,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获得许多无法从正式渠道取得的信息,在达成理解的同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发挥整体效应。康鹏正是没有注意到采用非正式沟通的形式去了解业务部发生的问题,从而在面对公司业务骨干流失时居然“有点纳闷,碍于制度他又不好多问。” 3、贯彻离职面谈制度。员工的离职总会有一个对企业不满的理由,企业的管理者们应尽量与其进行面谈,了解其离职的真正原因。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防止继续发生类似情况
二 论述题 (共1题 ,总分值15分 )
2. 论述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启示 (15 分)
答: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由成员间共同的思想和兴趣互相吸引而自发形成,不一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2、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成员间自觉进行互相帮助,
3、具有一定行为规范控制成员活动,有不成文的奖惩办法,组织的领袖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利,但一定具有较强的实际影响力。 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 ①暂时利益的一致。 ②兴趣爱好的一致。 ③经历背景的一致。 ④亲属关系。 ⑤地理位置的一致。 非正式组织管理启示
⑴有助于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
⑵有助于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而维持组织的团结。 ⑶有助于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管理者应该懂得,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也不应该过分依赖。
三 名词解释题 (共10题 ,总分值30分 )
3. 组织环境 (3 分)
答: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4. 非正式组织 (3 分)
答:是组织种类之一,与正式组织相对。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组织。 5. 学习型组织 (3 分)
答: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正是知识型组织的理想状态,是知识型组织的实践目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效应。 6. 激励 (3 分)
答:激励就是组织及其个人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及其个人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 7. 需要 (3 分)
答: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一般具有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和独特性特征。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标准,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需要的代表性理论,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多启示。 8. 群体 (3 分)
答:指为了实现某个或数个特定的共同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组合。
9. 非正式群体 (3 分)
答:与正式的社会群体不同,它是人们情投意合、自愿结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自发的、没有形式化的组织的群体,它以人们之间的性格、志向、兴趣、感情等心理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因此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 10. 正式群体 (3 分)
答: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别目标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组织结构。 11. 组织行为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