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______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________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________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_______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_____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________的增加、________的扩大,以及_______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0.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1.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12.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
13.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6.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17.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18.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9.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20.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三、问答题(前4题为简答题,每小题5分;后2题为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2.“视听讲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6.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四、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不跑题;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第二,讲述活动。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第三,听说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运用代词、方位词、副词、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能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学习较迅速地领悟游戏中的语言规则,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第五,早期阅读。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情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书;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汉字认读的规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笔画。 材料2:给熊奶奶读信
熊奶奶收到一封信,是她的孙子小熊寄来的。熊奶奶年纪大了,请小老鼠来帮忙读信。 小老鼠拿起信一看,里面是一幅画,画着熊奶奶和小熊,还有一罐蜂蜜。小老鼠大声地读起来:“喂!奶奶,给我一罐蜂蜜……”
熊奶奶一听,皱起眉头生气了:“我这孩子,真不会说话!”小老鼠看熊奶奶生气了,吓得没有读完,就放下信溜走了。
熊奶奶捡起信,又去请小松鼠来读信。小松鼠拿着那幅画读起来:“亲爱的奶奶:你好!我非常想念你。我每次来,你都会给我吃蜂蜜,太好吃了。过几天,我会来看你,也要送给你一罐蜂蜜,你一定会说太好吃了!每天都在想念你的孙子小熊。”
小松鼠还没有读完信,熊奶奶就笑起来:“我的小孙子真好!真会说话!”小松鼠看见熊奶奶的眉毛在笑,眼睛在笑,脸上都在笑。 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2.任意性强制性 3.语素词句子 4.组合关系 5.语音词汇语法
6.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7.独词句双词句
8.口语词汇数量词类范围对词义理解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问答题(前4题为简答题,每小题5分;后2题为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 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 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1)辅助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2)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
总之,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幼儿学习语言,可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发展。
3.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4.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
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5.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