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凌源市发展潜力的分析与综合评价
一、凌源市概况
凌源位于西部辽冀蒙三省(区)七县(市)交汇处,地处辽西走廊连接和两大城市群北通道的要冲,是中东部广区距离出最近的交通节点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2004年,全市辖2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33个行政村、30个社区。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城市化水平为21.9%,远低于全省城市化平均及全国城市化水平。
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人均耕地1.4亩。气候特点为暖温带半湿润向温带半干旱过渡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5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844小时,无霜期146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60立方米。
凌源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藏50多种,其中石灰石、膨润土、硅石、铁矿、金矿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工业大规模开发价值。凌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精美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地热温泉等资源,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前景。
凌源市基础设施不够发达,铁路和公路是全市主要的交通方式。铁路有锦承和塔铁路,公路有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和八条县道。200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2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01万吨,公路客运量712万人。 二、凌源市城市城市竞争力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并为其自身发展及在其从属的区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功效。它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所以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条件、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环境、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
凌源市位于辽西西部与蒙、交界的“金三角”上,处于地级城市发展的空档地带,受高级城市限制相对较小。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城市发展的可利用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使凌源市具备了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凌源面临着经济腾飞的好机遇。 1. 样本县市的选择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相当、邻近原则、行政级别相同等原则,选择了建平县、喀左县、北票、馁中县、建昌县等县市作为研究的样本。 2.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着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具有代表性的原则,以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而且考虑了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本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资金实力、科技实力、产业结构与效益、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政府管理水平为影响因素,20个指标来构成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S. . . . . ..
.. . .. . .
表1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综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人均GDP 经济实力 GDP增长率 职工平均工资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资金实力 硬分力 人均城乡居民含蓄存款年底余额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产业结构水平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重 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 基础设施水平 基本建设投资 人均住房面积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教育科技实力 每万人从事自然科技活动人员 人均科教文化财政预算支出 就业水平 软分力 政府管理水平 劳动生产率 投资回报率 外贸口岸出口额占国生产总值比重 开放程度 外贸口岸进口额占国生产总值比重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 注:城市竞争力=F(硬分力、软分力)
硬分力=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设施力+区位力+环境力+聚集力 软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 3.计算 方法的确立 (1)因素权重评价
因素权重评价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调查法).邀请有关专家就参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打()(2)因素作用分值计算
评价指标体系中统计数据的指标均采用现势指标资料.它的分值由专家采用4级评分法确定,即优、良、中、差4级,分别赋分0.4、0.3、0.2、0.1。我们选择极值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他们的量化。 (3)城市竞争力总分值计算
采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数F的求值模型:
三级指标 S. . . . . ..
.. . .. . .
Fi=
?Iij*Wj
式中,Fi为i城镇竞争力指数,Iij为i城镇j指标的标准化分值,Wj为j指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Fi越大,表示城市竞争力越大.
表2 城市竞争力各指标现状
县市 凌源 建平 喀左 北票 绥中 建昌
县市 凌源 建平 喀左 北票 绥中 建昌 宁城 县市 凌源 建平 喀左 北票 绥中 建昌
县市 凌源 建平 喀左 北票 绥中 建昌
4.分析结果及评价 (1)评价结果
S. . . . . ..
国生产总值(万元) 167025 156629 100058 167668 510555 160168 人口(万人) 人均GDP 64.8 57.7 42.4 62 62 61 2577.55 2714.54 2359.86 2704.32 8234.76 2625.70 GDP增长率 28.14% 10.10% 26.29% 15.51% 17.91% 15.73% 职工年平均工资 7172.47 7782 8302 8876 8182 6230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2.86% 11.07% 13.62% 9.63% 2.24% 10.94% 1.44%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 131.36 139.46 105.35 114.47 263.194 94.80 三产比重 46.11% 33.38% 29.97% 36.35% 31.34% 35.46% 35.53% 工业增加值(万元) 20000 36260 19312 28200 170340 27233 基本建设投资(万元) 5637 17333 13629 16149 11448 17526 教育经费比重 5.05% 5.12% 9.14% 4.22% 1.19% 04.63% 从事科技人员比重 0.57% 0.95% 1.08% 0.80% 0.63% 0.83% 人均科教财政支出 130.154321 138.9774697 215.6367925 114.0806452 98.19354839 121.5081967 就业水平 0.045427469 0.041611785 0.051841981 0.034269355 0.025966129 0.036137705 出口额占GDP比重 1.57% 1.54% 8.66% 0 01.76% 1.46% 人均利用外资 0.03 0.03 0.01 0.03 0.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