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灰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为中心,有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的点状维管束。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
以个大、饱满、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白及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状。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①表皮细胞,淡黄绿色,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断面观呈类长方,被较厚的角质层。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45-88μm。③纤维成束,呈长梭形,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纤维周围的细小类圆形或类方形细胞中,含有类圆形硅质块,直径7-10μm。④导管,主为梯纹,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的,直径16~32μm。⑤含糊化淀粉块薄壁细胞,无色,大多呈不规则碎块,遇碘液呈蓝色。⑥粘液细胞,较一般薄壁细胞大,直径至380μm, 扩散出众多散小粘液质颗粒。 理化鉴别:
取本品约2g,加水20ml在沸水浴中热浸30分钟,过滤,滤液进行下列实验: 1、取热水提取液1ml, 加入新配制的硷性酒石酸铜试剂5-6滴,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氧化亚铜沉淀。2、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3滴, 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0.5ml, 在试液接界面处形成紫红色环。
附注:四川、云南等地还有以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S chltr. 及小白及Bletilla yunnanensis Schltr.作白及使用,药材均通称\小白及\。
11
黄花白及植株近似白及而较粗壮,茎高25-50cm。叶多为4枚,舌状披针形,长达35cm,宽15-25mm;花序具3~8朵花,花黄色或白色而带淡黄,花被长18-23cm;唇瓣白或淡黄色,长15-20cm,中部以上3裂,侧裂片几不伸至中裂片。生于山坡草丛或沟谷边石上。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药材较瘦小,长不过3.5cm,外皮纵皱,棕黄色或黄色。 小白及茎纤细,高15-50cm,叶片3-4,叶狭,线状披针形,长6-20cm,宽5-10mm。花序具1-6朵花;花较小,淡紫色,花被长15-18mm;唇瓣长15-18mm,中部以上3裂,侧裂片伸达中裂片1/3以上。生于山坡草丛中或小溪旁石上。分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台湾。药材瘦小,似黄花白及的成品,不易区分。 种植技术:
繁殖采用块茎繁殖。选种与种栽贮藏:在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臵通风干燥处晾数日。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箱顶不要加盖,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20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3米的高畦栽种。
2、栽种长江以南地区多于9-10月秋栽; 西北地区宜于3-4月春栽。秋栽,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然后,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深10-13厘米的穴,搂平穴底,每穴栽入种茎3块。
12
栽时,将芽嘴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穴底。栽后,覆细肥土或火土灰,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盖土与畦面平齐。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除草4次。第1次于4月齐苗后;第2次在6月旺盛生长时,因此时杂草滋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除尽杂草,避免草荒。第3次于8-9月;第4次结合收获间作物搂松畦面, 铲除杂草。每次中耕宜浅,避免伤根。
2、追肥白芨喜肥,生育期间,每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1500-2000公斤。8-9月追以稍浓的液肥,亦可施用过磷酸钙与堆肥混合沤制后,撒施于畦面,结合第3次中耕除草,盖土压入畦内。
3、排灌水白芨喜阴湿,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旱及时浇水。7-9月早晚各浇1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腐根。
4、间作白芨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于头两年在行间间种青菜、萝卜等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2005年版 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臵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13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88μm。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32μm。糊化淀粉粒团块无色。 (2)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盐酸2ml,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4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及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1、对照药材溶液10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臵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臵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IX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IX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5%(附录IX K)。 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与用量:6-15g;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臵通风干燥处。
14
白芨栽培技术
2009-05-16
名:紫兰、凉姜、白根、白鸡娃等 学名:Bletilla striata 科属:兰科白芨属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地下有指状分歧肥厚的白色块茎,叶片3-6,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基部鞘状抱茎。初夏开花,总状花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其中一较大者形如唇状,倒卵长圆形,3浅裂。果实圆柱状,上面有纵棱突出。白芨原产我国,广布于苌江流域各省。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应用: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花还有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臵花坛,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内观赏。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 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 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 1500 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 3 ~ 4 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