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材料124班 实验时间:10时00分 第十一周 星期四 座位号:28 一、 实验名称: 光电效应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h?,其中 h=?10?34J?s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h??m?2?W (1)
2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W为
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1/2mv2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
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U0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eu0-1/2mv2=0 (2) 代入上式即
有
显然,有
h??eU0?W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
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
0也不同。由
0=W/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
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的频率
将(3)式改写为
U0?h?Wh??(???0) eee成正比,,
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
=
0
上式表明, 截止电压U0是入射光频率
时,截止电压U0?0,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k=h/e是一个正的常数:
h?ek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U0-1. 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3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频率为
、强度为P的光线照射到光
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如在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正向电压UAK,它使K、A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用,随着电压UAK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当正向电压UAK增加到Um时,光电流达到最大,不再增加,此时即称为饱和状态,对应的光电流即称为饱和光电流。
由于光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当两极间电位差为零时,仍有光电流I存在,若在两极间施加一反向电压,光电流随之减少;当反向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斜率,就可
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其中e?1.60?10?19C是电子的电量。
图4 入射光频率不同的I-U曲线 图5 入射光强度不同的I-U曲线
爱因斯坦方程是在同种金属做阴极和阳极,且阳极很小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实际上做阴极的金属逸出功比作阳极的金属逸出功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当光电管阴极没有受到光线照射时也会产生电子流,称为暗电流。它是由电子的热运动和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造成的。室内各种漫反射光射入光电管造成的光电流称为本底电流。暗电流和本底电流随着K、A之间电压大小变化而变化。
阳极电流。制作光电管阴极时,阳极上也会被溅射有阴极材料,所以光入射到阳极上或由阴极反射到阳极上,阳极上也有光电子发射,就形成阳极电流。由于它们的存在,
使得实际I~U曲线较理论曲线下移,如图6。
图6 伏安特性曲线
由于暗电流是由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随电位差U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位差的影响。阳极反向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著,但它服从一定规律。因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 交点法
光电管阳极用逸出功较大的材料制作,制作过程中尽量防止阴极材料蒸发,实验前对光电管阳极通电,减少其上溅射的阴极材料,实验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阳极上,这样可使它的反向电流大大减少,其伏安特性曲线与图5十分接近,因此曲线与U轴交点的电位差值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U0,此即本实验采用的交点法(或零电流法)。
⑵ 拐点法
光电管阳极反向电流虽然较大,但在结构设计上,若使反向光电流能较快地饱和,则伏安特性曲线在反向电流进入饱和段后有着明显的拐点,如图6中虚线所示的理论曲线下移为实线所示的实测曲线,遏止电位差U0也下移到U’0点。因此测出U’0点即测出了理论值U0。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整仪器
(1)连接仪器;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充分预热(不少于20分钟)。
(2)在测量电路连接完毕后,没有给测量信号时,旋转“调零”旋钮调零。每换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3)取下暗盒光窗口遮光罩,换上滤光片,取下汞灯出光窗口的遮光罩,装好遮光筒,调节好暗盒与汞灯距离。
2、测量普朗克常数h
(1) 将电压选择按键开关置于–2~+2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 档。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
(2) 将直径为4mm的光阑和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电暗箱输入口上。 (3) 从高到低调节电压,用“零电流法”测量该波长对应的U0,并数据记录。
A
(4) 依次换上405nm、436nm、546nm、577nm的滤色片,重复步骤(1)、(2)、(3)。
(5) 测量三组数据,然后对h求平均值。 3、测量光电管的伏案特性曲线:
(1)暗盒光窗口装365nm滤光片和4mm光阑,缓慢调节电压旋钮,令电压输出值缓慢由0V伏增加到30V,每隔1V记一个电流值。但注意在电流值为零处记下截止电压值。 (2)在暗盒光窗口上换上577nm滤光片,仍用4mm的光阑,重复步骤(1)。 (3)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别作出两种光阑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U~I 。 4、探究饱和电流与光通量、光强的关系
⑴控制电压U=,波长为365nm,L=400nm时,记录光阑孔分别为2、4、8时的电流。 ⑵控制电压U=,波长为365nm,光阑孔为2nm时,记录距离L分别为300nm、350nm、400mm时的电流。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一 U—V关系 波长λ(nm) 365 频率V(1014HZ) 截止电压U(V) 405 436 546 B1577 ###00246810Y Axis TitleX Axis Title-1-2-3
计算普朗克常量: 当利用不同频率ν的单色光分别作光源时, 可以测出不同频率下的
遏止电位U a。作出U a 与ν的曲线, 测曲线的斜率K 为K = h /e =?U/?v 便可求出普朗克常数h。 K=?U/?v=?
h=ek=???? J?S 表二 I--UAK关系 光阑孔Ф:4mm 波长λ:577nm UAK(V) I(10-10A) UAK(V) I(10-10A) 光阑孔Ф:4nm 波长λ:365nm UAK(V) UAK(V) 10 6 11 0 9 12 1 17 13 2 27 14 3 38 15 4 50 18 5 62 21 6 73 24 7 82 26 8 88 28 9 95 30 0 19 0 20 0 2 22 6 24 8 25 10 27 12 28 13 30 14 31 15 32 16 33 18 34 I(10-10A) 0 I(10-10A) 102 110 117 124 132 137 153 170 186 195 203 215 B###200Y Axis Title150100500-303691215182124273033X Axis Title 表三 IM—P关系 UAK= 波长λ:365nm L=400nm 光阑孔Ф(nm) I(10-10A) 2 67 4 217 8 805 表四 IM—L 关系 UAK= 波长λ:365nm 光阑孔Ф:2nm 距离L(mm) I(10-10A) 300 47 350 30 400 22 七、实验小结(思考与讨论): 注意事项 1、
微电流测量仪和汞灯的预热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连线时务必先接好地线,后接信号线。切勿让电压输出端A与地短路,以免损坏电源。微电流测量仪每改变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2、微电流测量仪与暗盒之间的距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当一致。 3、注意保护滤光片,勿用手触摸其表面,防止污染。 4、实验结束时应盖上光电管暗合遮光盖和汞灯遮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