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6.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该学派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 7.现代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奈塞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该学派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该学派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与特点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
11
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有准备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2.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2)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
3.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人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如“侧耳倾听”,
12
这种现象是适应性运动;当人们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些无关动作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就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呼吸运动也会发生相应的的变化,如人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的“屏息”现象。 四、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对特定客体的指向和集中,不仅取决于特定客体本身的特点,而且还取决于自觉确立的目的和自觉提出的任务。正因为这种自觉的目的和任务,才能产生排除一切干扰使注意得以维持的意志力量。这种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他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完成任务。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
13
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 2.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两点: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如一道强烈的光线;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如活动变化的霓虹灯、演讲者抑扬顿挫的声调;刺激物的新异性,如画廊中新张贴的广告等。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时的需要;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等。 3.有意后注意
14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初学文言文,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只是为完成任务,这时候的注意是有意注意。此后,随着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凭兴趣可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1.注意广度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注意广度也就愈大;反之,注意广度则愈小。 2.注意广度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广度就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
3.注意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二、注意的稳定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