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强力推荐]《观沧海》名师教学设计[特级教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WORD格式整理版

《观 沧 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音乐声]

此处的导入设计,用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本堂课的学习情境——诗歌阅读中;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一种诗歌阅读的方法——朗读,想像,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这里的设计也明确地揭示出本堂课的思路:以学法来指导课文阅读。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板书:观沧海]

学习指导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______________

[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尝试探求的积极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用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在投影仪上显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 [板书:以文辞为本]

(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像。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 “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

设计此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在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会比较快。”(斯纳金程序教学理论)

那么,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 (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性。)

……

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 ××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

学习指导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丰富我们的想像世界?……

老师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的作品,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讨论、评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以后,老师只用三句简单的话,在水到渠成时,将想像的三个要求点出,在学生头脑中刻下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此部分设计紧扣原诗,从诗歌内容、诗歌意象到诗歌的意境情感作逐步深入的探究理解,同时贯彻以学法的指导,两条线交融,相得益彰。在经过学生思考后来揭示问题的本质,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拓展想像。这种经验积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电视、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积累写进你的想像,这段文字、这幅画面会不会更丰富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诗的画面成为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活的景。

[板书:借积累延展]

(老师选出第三类作品———图画或文字类,是否能表现出诗的意境。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1)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丰富?(2)这段文字 (或画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够准确表现这首诗的意境?诗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

为什么诗人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宏丽的诗?……

不错,是融入了诗人的豪情。官渡之战,他平定了袁绍之乱。写此诗时,他正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平定少数民族之乱。注释中的乌桓就是其中之一。他正逐渐实现统一北方的大略,胸中涌动着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宏伟抱负。大家想想,放眼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怎能不触景生情,意气风发?以情入景,才能写下如此大气的诗篇。

我们想像意境,要领会诗人的情感,并设身处地,与之产生共鸣,才能正确体会意境。 [板书:与诗情共鸣]

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诗歌,大家根据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文辞为本,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再作一次想像。

在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之后,留给学生修改的时间,这样就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课要点的掌握程度,真正达到 “一课一得”的目标。

学习指导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现在,大家是不是能扣住诗中的景物拓展,是不是能回忆起自己面对大海的感触,如果将自己当做曹操,是不是能体会他当时的豪情?下面,请大家在乐曲的伴奏声中修改你刚才的描述。时间3分钟。(音乐伴奏)

请同学们课堂交流。……

同学们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请大

家自由轻声诵读诗歌两遍,要求: (1)读出感情;(2)尽量记忆。 现在,请大家站起来。

[多媒体镜头:波涛汹涌扑面而来的大海,澎湃的海潮声]

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一起放声吟诵 《观沧海》。

为学生创设朗读、体会的情境,在语言、音乐、画面的渲染下,再次诵读这首诗,使情绪达到顶点,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鼓励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这堂课,大家借助反复的朗读、充分的想像,成功地体会了 《观沧海》这首诗的意境。这是阅读诗歌的方法之一。中国诗歌宝库中群星璀璨。你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驰骋于更广阔的诗歌天地,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美妙的韵致。

作 业

赏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下对这首诗的想像和理解。文体不限,300字左右。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业提示及参考答案:

学习指导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本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巩固和迁移运用,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选择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是因为此诗形象性较强,便于学生展开想像;意象较鲜明,学生对本诗的意境易准确把握。

本诗抒写戍边将士乡情。前两句写色。丘陵下的一片沙地,有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高城外的月色,皎洁寒冷,有如秋霜般令人生寒。第三句写声,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末句写情,此景此音,唤起征人的不尽乡愁。学生在把握诗的基本意义和诗的情感的基础上,可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像。

参考答案略。 附:板书设计:

观 沧 海 曹 操

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 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以文辞为本

↓ → 沧海 借积累延展

↓ ↓ 与诗情共鸣 → 气势磅礴,意境宏丽

设计说明

古典诗词大量引入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韵致,但相比于浩瀚的古诗来说,这些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突出学法指导,是变 “学会”为 “会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著。本堂课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学生将 《观沧海》一诗作为范例,通过探索掌握一种欣赏、领悟诗歌的方法,并借助这种一般方法,独立地进行更广泛的诗歌欣赏。使用范例讲授一种学习内容就像一个物体发出声音使另一个同步频率的物体也发出声音那样,能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同类内容或课外大量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

传统教学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具有系统性的材料,其结果,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系统的认识,反而在头脑中充塞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本堂课的教学追求深而不是广,教学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让某些枝节一带而过,使重点知识能在同学头脑中扎根,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学习指导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在教学中,学生依靠本首诗歌对阅读方法的寻找,一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试探,通过老师的启发,经过思考、讨论、明确,一直追踪到问题的实质,并进一步来纠正自己的 “误”,实践 “正”。这样的 “试误学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 课堂情境的精心渲染,把学生带入诗境,多次诵读、背景音乐的烘托、画面的冲击、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营造了优化的教学情感氛围,学生的认知效率得以提高。

(陈 蕾)

学习指导参考

[强力推荐]《观沧海》名师教学设计[特级教师]

WORD格式整理版《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三)教学难点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cl55p45c7f1wl0k4bu3bj0w6iip0013p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