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1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程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王延燕

一、整体设计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是基于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明确指出哪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为了达成哪个学习目标的。 2.教学过程中按照六环节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总结梳理、巩固检测。 3.突出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条主线,分析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而向学生强调对待文化应避免的四种错误倾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由于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结合《文化生活》的特点,本课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开展活动探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本课内容;另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学好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本课是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本课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 (2)、通过结构式和条理化的讲解学生能够推论和说明出文化创新两个基本途径的含义、原因及做法。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四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2)、通过课堂设计作品贯穿整堂课的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4、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全省学业水平考试,但由于政治课时量有限,必修三部分老师讲解不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知识的重新学习,也是对考点的复习。 5、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 案例分析法 讲授法 学法:归纳法 分析法 小组探究法 6、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7、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通过合作探究二明确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 通过探究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通过探究四“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送别》能够传唱一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理解文化创播放歌曲《送别》的视频,学生倾听、观看。 展示歌曲《送别》的歌词,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展示词作者创作《送别》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从《送别》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第一部分 课堂导入 探究二: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词1.学生自主思考 作者李叔同在创作中是如何对待2.学生展示,畅所欲言。 传统文化?为什么?” 3.学生根据归纳总结整理2.师生归纳总结 反思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 传统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造 ) 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基。 探究三: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造学生思考、参与探究,进行发展文化,二者之间是否矛盾? 小组合作,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第二部分 传统,空谈文化创新,要重视文化 合作探究 的继承;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重视文 化的发展。 展示资料 1.学生思考 李叔同将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亲》重新填词 3.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李叔同先生以西洋音乐为曲调以4.学生整理反思 中国的诗词为歌词 站在东方的角度用西方的音乐来 表达我们的心境 把中国人特有的情绪融入到西方 旋律里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送别》1.教师指导, 能够传唱一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成2.学生分小组讨论, 为经典名曲? 2.教师归纳总结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地位。 探究五: “说说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 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海纳百川、科学分析)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教师展示“我是中国人”图片 议一议:你怎样看待上述现象?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第四部分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框的知识框架 教师点拨 1.选择中的易错知识点 2.辨析题的解题思路 3.展示思维过程 3.小组代表作答。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整理反思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总结反思 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 通过探究五“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明确,应担注意的错误倾向。 通过“议一议”的设置,让学生明确四种错误观点,并通过连线题的方式检验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当堂完成练习 通过当堂训练,及时巩固所学2.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知识,同时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同学补充完善 力,并再次巩固辨析的解题方3.学生整理答案 法。 1增强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及主人翁的精神。 2.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部分 情感升华 谈一谈:请你为凉都文化遗产传承 的守与创建言献策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寄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 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 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 在。作为新一代的文化继承人我们学生齐读 不能让历史成为历史,要让它们成为未来,所以我们需要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为文化注入活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传统的魅力及创新的乐趣。 四、目标达成情况诊断 1.基础知识诊断——达成知识目标

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小结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 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方向: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5)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6)内容: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探究、感悟、活动——达成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文化创新的途径。

知识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具体 表现社会实践着眼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具体 表现着眼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 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反 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3.学以致用——达成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将现实中有关的文化创新的例子进行总结分类,并可加以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5.1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程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王延燕一、整体设计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是基于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明确指出哪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为了达成哪个学习目标的。2.教学过程中按照六环节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总结梳理、巩固检测。3.突出情感教育。二、教学目标设计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awh3ujhp4i6jo0x1m776vac3ljxx012h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