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学案例赏析
一个短视频,一首诗歌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女排的敬佩之情,而这些情感在老师的讲述中缓缓而来。师生之间,情感交织,是一场的美丽相遇。而在课件、视频和诗歌的流转中,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我们生命的韧性,从我与国家,从挫折到梦想,我们的生命值得每一次的期待,带着对生命的期待,对梦想的追求,课堂缓缓走向高潮。
一、共理
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生命之间彼此引发的共鸣,而共鸣发生于对于彼此生命的认知。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挫折的认识,实现师生之间彼此对于挫折的共同认识,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设计,而小组合作的主题选择来源于对学生的调查,话题是学生的话题、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用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正视挫折,学会化解心理疑难,正确解决情感冲突。
教学片段1:
师:小调查:调查本组同学(至少五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哪些?请发言人宣读调查结果。
生:没有认真听课、考前没有复习、家里人经常吵架、上课听不懂等等。 师:造成挫折的原因多方面的,主要分内因和外因。 师:如果长期沉浸在学业成绩的挫折之中,会有什么危害? 生:如果长期沉浸在挫折中不能自拔,危害巨大。 教學片段2:
师:在我校初一学生中的调查结果表明:从小到大,认为人际矛盾是挫折最大来源的同学中,有63.8%的同学认为挫折是在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小调查:造成我们和父母产生交往挫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生:理解、情绪、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师:如果与父母交往所造成的挫折长期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后果? 生: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和行为中,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危害。
不同的人对挫折的理解不同,这个事情在你看来是挫折,可是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一桩,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挫折,而根源在何处呢?为此老师通过挫折问卷调查,设计了学业成绩、人际矛盾 、生理缺陷等三个不同方面的挫折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挫折背后,是每个学生不同的人生经历。
从不同挫折的梳理,从造成挫折的内因和外因分析,我们会发现,只有来自学生自身理解的挫折,才能对挫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全面,引导学生将挫折分析由外因引向内因,开始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和思考挫折,引领他们从对自己遇到挫折的认识到挫折需要自我去战胜,实现了从认识到跨越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还引入了与会老师参加“卓越课堂”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和同学们的分享,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让挫折在学生的认知中更加清晰。
二、共行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而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老师在学生对于挫折的认识逐步深化,陷入人生茫然状态的时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跳出挫折困境,正视自己的人生难题。
教学片段1(学业成绩组):
师:小调查,调查本组同学,他们是否有提高学业成绩的方法?如果有,具体有哪些改进措施?效果如何?请发言人宣读调查结果。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到外面的补习班补习,效果一般。 教学片段2(人际矛盾组):
生:情景表演背景:小慧父母答应小慧周六可以上网一个小时,这个周六小慧因要完成道德与法治的拓展作业,需收集一些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因被这些感人的故事所打动,不知不觉上网超过了一个小时。但小慧父母并不知情,觉得小慧不遵守信用,沉迷网络,严厉的批评了小慧。
师:在解决与父母的交往挫折的情景表演中,孩子的哪些想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生:控制易怒情绪、平静沟通解释、理解父母。
教学片段3(生理缺陷组):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2024年冬残奥会会徽》,请问视频中残疾人运动员的表现,对你在面对和战胜生理缺陷上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生: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的支撑。
在学生认识到自身所遭遇的挫折之后,跳出思维的局限,将对自身挫折的关注转移到对他人挫折的反思,在对他们的人生坎坷的阅读中,回应课堂,大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老师也给予他们一种思维,总有些苦难,你无法解决,比如,家庭、亲情之间的变故,一己之力难以改变,所以,老师告诉我们“有些挫折当我们没有办法克服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放弃”,这绝不是作为老师的劝告,而是作为同行者对生活历程的总结、对生命意义深刻理解的分享。在当前无数的“生命教育”中,问题解决式的理论教导我们无论如何去解决问题,但面对千丝万缕的情感冲突和人生变故,“解决”有时候显得苍白,而老师的课堂正视让同学们直面这些变故,“无奈”之中渗透坚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笔者观赏老师的课堂之后内心深入浮现的一句话,其中的乐观豁达之情溢于言表,而生命教育之后能让学生产生如此之感也更突显生命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