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金去取得(买进)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

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且这种付出只是使用权的转移,所有权并没有转移,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②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它不同于商品买卖。在商品买卖中,价值进行对等转移和运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者售出商品,获得等值的货币;买者付出货币,得到商品。但是在信用即借贷活动中,贷者把一部分货币或商品给予借者,借者并没有同时对贷者进行任何形式的价值补偿。其本身就包含了信用风险。

2、简述股份公司的特点。

①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②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③股票一般不能退股、可出售、转让。

④股东的根据持有股票数量而有相应的投票权。

⑤公司经营有专门经理人员进行。

⑥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各国均有详尽的法规。

3、简述现代信用的特征及作用。

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表现为: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则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爆发,经济泡沫的生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 、试对银行信用进行分析。

①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

②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货币,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第二,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

③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当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

④银行信用能够突破商业信用在融资规模、方向、期限上的局限,是重要的融资形式。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名词解释

1、利息(Interest) —— 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2、收益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Income)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3、利息率(Interest Rate)——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日常简称为利率。

4、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5、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6、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7、浮动利率(Floating Interest Rate)——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

8、市场利率(Market Rate)——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9、公定利率(Public Rate)——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就是行业公定利率。

10、官定利率(Official Rate)——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就是官定利率,也叫法定利率。

11、优惠利率(Prime Rate)——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

12、单利法(Simple Interest)——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其计算方便,手续简单。一般适应短期借贷。

13、复利法(Compound Interest)——是单利法的对称,是指将利息额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方法。一般适于长期借贷。

14、长期利率(Long-term Interest Rate)——指的是与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相对应的利率。

15、短期利率(Short-term Interest Rate)——指的是与一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相对应的利率。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1、怎样把握利率的种类?

现实中的利息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发展,金融活动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利息率的种类也日益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多样不同的利率类别。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2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2.7%,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2、试分析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等方面,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

物价水平的升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在我国过去的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受到极强的压制,利率也就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调节提到日程上来,利率也开始被重视,但距离达到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首先是独立的决策权,议论多年,却极难落实。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利率的调整很难起到引导作用:利率调高不能促使其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和加速资金周转,利率调低则更会促成浪费。因此只有当作为微观行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真正形成自我的利益约束机制,相应地外部经济环境也能为其自我约束机制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时,利率在这一领域中作用的显著提高才会变成现实。

3、如何理解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利率对于储蓄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一般用储蓄的利率弹性来表示。

由于个人储蓄通常构成社会总储蓄的主要部分,故以它为代表加以说明。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①替代效应: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②收入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未来消费——储蓄,来替代当前消费。这一效应反映了人们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增加现期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一效应则反映了人们在收入水平由于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由于相互抵消,尽管利率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利率的弹性却有可能很低。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的方向,显然也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

4、如何理解利率对投资所起的作用?

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诱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但是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益的比对于不同厂商投资的影响程度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在劳动力成本——工资——不随利率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小些;对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会大些。另外,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会大些。存货投资的利率弹性则较复杂。由于存货的增减更主要的取决于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利息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引致存货投资量的明显变化。

以上分析仅就一般市场经济环境而言。改革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处于计划的直

接管理之下,投资的规模基本与利率无关。改革后,尽管商品价格、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集中计划管理色彩逐渐淡化,但到目前为止,完善的市场机制仍在形成的过程之中,这不能不影响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提高。

5、简述 凯恩斯的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与传统的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这便是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第五章 金融市场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 ——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3、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起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也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

4、股票(Stocks)——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最基本的分类是按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赢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

5、 债券( Bonds)——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风险和利率。

6、货币市场 (Money Market)—— 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7、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又称中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金去取得(买进)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且这种付出只是使用权的转移,所有权并没有转移,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9m81e3my5zpak1bu8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