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 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和医学

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 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片利共生(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 互利共生: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寄2、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 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 寄生生活中获得4、

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5、

6、 宿主: 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 寄生虫7、 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

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 :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9、

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 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 / 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 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

寄生虫: 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 / 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 /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 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 带虫者: 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 隐性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 14.

疫水: 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变态: 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 完全变态卵 —— 幼虫—— 蛹—— 成虫 16. 不完全变态卵 ——若虫——成虫

17. 伴随免疫: 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 免疫逃避: 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 旅游者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虫媒

1

22.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 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 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 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3. 复发: 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 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24. 发热阈: 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 , 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 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 .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 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 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生物,社会。 (三) 寄生虫的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 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 线虫 似第一节

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

较大,长 20-35cm , 雄虫:较尾直 尾端向腹面小,长 15-31cm ,

弯曲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

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

二、生活史

成虫7虫卵7感染性虫卵7幼虫7

(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7肝7右心7肺7气管7咽喉7胃7小肠)

成虫

寄生部位:人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2

1、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 80%,三张 95% 2、 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

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 2、加强粪便管理;

3

、普查普治。

第二节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

钩虫)

一、形态

1、成虫: 雌虫: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 、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A 、虫体细长, 10mm 尾端

呈圆锥状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 二、生活史

成虫7虫卵7杆状蚴7丝状蚴7真皮的血管、淋巴管7右心7肺7气管7咽喉部7胃7小肠7成虫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2—8 细胞

三、致病

幼虫 ::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 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

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 美洲钩虫:0、05ml/天 ⑵消化道症状; ⑶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

3、钩蚴培养法

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

、形态

细小,乳白色

1、成虫: 雌8-13cm ,尾端长而尖细 ,尾端向腹面曲 性: 雄性:2-5cm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3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互利共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8qy22p515gf8x599ez10e609m8f001b7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