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作者:黄美荣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第07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寻求小学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清小学后进生形成原因的情况下提出有效的转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 0引言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由于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后进生的现象出现。后进生一般表现出学习成绩差,纪律性不高以及思想品质发展缓慢等特征。如果不对后进生进行积极的转化,不仅会影响这些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所以小学教学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信心、耐心来进行后进生的转化,让他们回答正常的学习轨道上,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后进生”内涵
所谓的后进生是指能力、知识以及方法的等要素相互融合之间低于常规水平,或者说学生在学校的能力没能正常发挥,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后进生问题老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针对学生问题进行矫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进生一般表现出三个特征,即思想行为、学业成绩以及智力发展。思想行为上,表现为思想觉悟低,或者存在不良品德习惯。学业成绩上,一般表现为成绩不佳,难以达到学校教学标准。智力发展上,智力表现水平没能达到学生的一般水平。 2小学“后进生”的成因 2.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学生的自身因素,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没有判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有同学爱玩不愿学习的话,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其次,小学生的三观还未形成,对自身行为缺少自控能力,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接收教育的初级阶段,正在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但是如果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状态,他们很难控制自己,从而使学生容易成为后进生。 2.2家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