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学生是否乐学■影响因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在构成和促使学生乐学的外在因素中,教师的因素尤为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他说:“教学语言的优劣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笔者认为,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性、明晰性、生动性。 一、 准确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追求的理想目标首先是准确性,教学语言准确要求用词要准确。例如,表述一个概念或一个观点时,不能用“大概”“可能”一类的词语,也不能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地方,更不能把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概念教给学生。尤其是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因为它们都有自身的内涵和表述方法,有时一字之差也会造成知识性的错误,如“数位”和“位数”,“增加”和“增加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几倍” 等。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化。教学语言具有交际场合的正规性,从表达内容的方式来看,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考虑言语的质量、正确性和清晰度,具有完整性、严密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心目中享有相当的威信,学生常常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
教学语言必须做到严格规范。 二、 明晰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相互传递、获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和内容。这样,作为桥梁和媒介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如学生对“集合”这一概念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四十二班的全体同学就组成一个集合,张三是四十一班的,他就不属于这个集合,不是我们这个集合的元素。”接下来再讲“点的集合”等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平易简洁的教学语言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语变成课堂上“活”的口语,使深者浅之,难者易之,涩者润之,既不过分迁就讲得庸俗肤浅,也不炫耀
卖弄说得高深莫测,又保证了教学语言的清晰度。 三、 生动性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机智、诙谐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还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比如有些抽象的知识,在教学时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有助于教学的进行。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
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很快,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比喻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感情性是教学语言生动性的又一表现。从教育教学角度看,“感人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一位教师在执教课文《比尾巴》时提问:“谁的尾巴最好看?”假如教师只解释“最”的意思,显得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资源,如“请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这样,学生的朗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被请到的学生无疑被“最”的殊荣所感染,产生“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教学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的热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