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石油大(北京)石油地质学复习地的题目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用标准文档

1.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2.以外,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

了石油的灰分。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3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 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4.位体积的重量比,用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5.d420表示。20

℃石油与4℃纯水单足石油的荧光性:6.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天然气:广义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气。7.

天然气。气顶气:8. 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9.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由液态烃凝析气(凝析油)压力、 :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析油。温度较低,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10.

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11.成的天然气。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 12.13.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4.煤层气:即油层水。油田水: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5.

含量,油田水矿化度:来表示,单位以水加热至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16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储集层: 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ml/l105、g/l℃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或ppm。

17

能使液体储存,并体积的比值。.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18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效孔隙度: 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19.

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 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20. 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21.

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相对渗透率: 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渗透率。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22.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孔隙结构

: 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23.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流体饱和度: 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

24.成的,砂岩体:

沉积岩体。具有一定形态、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某一沉积环境下形25.

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岩层。盖层26.

: 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道的毛细管压力,在曲线压力最小的拐点。排替压力:表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27.其聚集了油气的叫油气藏闭圈。油气圈闭:适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闭圈。

28.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

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气、水界精彩文案

29.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称为构造圈闭. 在其中聚30.

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遮挡,背斜圈闭(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即为背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31.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断层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

藏。32.

聚集油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非渗透性岩层,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变好的局部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出现裂缝特别发育而使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的油气低势区,周围则为非渗透性围岩斜圈闭。聚集了油气之后即形成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称为裂缝性背33. 种侵入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包括软泥、泥膏岩、盐岩及各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刺穿圈闭。聚集油气后称为刺穿油气藏。34.

生变化或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形成的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地层油气藏。35.由不整合面封闭而形成的圈闭。不整合圈闭(油气藏):由于储集层的连续发生中断,

在其中聚称为不整合油气藏。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36.化,岩性圈闭(油气藏):

岩性圈闭。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藏。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37.气势面,水动力油气藏:在水动力作用下,储集层中被高油、

低势区称为水动力圈闭。非渗透性遮挡单独或联合封闭而形成的油或气的动力油气藏。38.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水最大高度。闭合(高)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39.40.油气藏高度:

41.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 42.

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43.

深度的增加,生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温度升高,当温度和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随着埋藏有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这个界限称成油门限。(门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44.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成油时期,称为生油窗。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 45.岩石。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

岩。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46.

碳,有机碳:示。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指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是残留的有机通常用百分含量表47.

度。有机质成熟度:指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48.49.CPI氯仿沥青“

50.TTI值:正烷烃中奇碳分子比偶碳分子的相对浓度。A”:岩石中可提取的有机质含量。

因此,法(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控制,为51.TTI依据时间和温度定量计算有机质热成熟度的方法称法(值)。

在地壳中发生位置的转移。油气运移:指石油、天然气在某种自然动

力的驱使下实用标准文档

52.油气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

53.油气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54.异常(高)地层压力:地层中孔隙流体由于各种原因,97.5%。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其中,氧:0.1~4.5%,一般小于0.5%;硫:小于1%,平均0.65%;氮:小于0.1%。 2.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石油中化合物包括烃类化合物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碳数有C1~C45,大部分正烷烃碳数≤C35。石油中多数占15.5%(体积),轻质石油可达30%以上,而重质石油可小于15%。 其含量主要使得流体压力偏离静水压力,压力。这种地层压力称为异常地层55.

分比。排烃效率56.

: 是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烃的质量百层相接触的一定距离内的烃类才能排出来,生油(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 生油层中只有与储集生油层排烃的有效厚度。57.过程中遇到圈闭时,油气聚集:指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

这段厚度就是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58.

而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烃坳陷: 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成熟烃源形成58.层、(有利)生储盖组合:

空上配置恰当,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有利生储盖组合是指三者在时、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生成的油气能不致于散失。59.保存维油气的圈闭。有效圈闭:

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能聚集并60.界温度。临界温度:液体能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临

61.低压力。临界压力

: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62.

接受沉积物堆积的地貌单元。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63.已经发生油气生成、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

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并且64

形成的构造,是盆地内最高一级的构造,通称一级构造。.一级构造单元:隆起、凹陷和斜坡都是底盘起伏而65. 和杂乱无章,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在盆地的展布并不是孤立的和带的规模,造。处于一级构造和三级构造之间,而是按一定的规律成群、成带出现,通称二级构这些群66.

的构造。三级构造:盆地内沉积盖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67.的烃源岩及所有已形成的油、含油气系统:

被定义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包含活跃时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及作用。气藏,并包含油、气藏形成68.

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69.和,我们称为油气田。油气田:在地表同一产油面积上地下所有油气藏的总

70.温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

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现将深度每增加20~130m)之下,地100m所71. 72.地层压力与液相两种流体,均—化温度::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在常温常压下见到的包裹体往往含气相 两相转化为单相流体,这时纪录的温度即为均一温度。在冷热台上升温加热,在显微镜下可见二、简答 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含量为: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平均13?-87%;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平均84.5%;氢含量为:氢、氧、氮、95~99硫。 碳,平均为

~14%,精彩文案

取决于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和原油的成熟度。构烷烃以≤姥鲛烷的研究和应用最多。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C10为主,且以异戊二烯烷烃最重要,以植烷、异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三环占环烷烃的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烃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P.5%;沸点馏分中,点升高,芳香烃含量亦增多。芳香烃含量较少,多环、且多为单环芳香烃。稠环三类。在石油的低。芳香随沸 合物,尽管这三种元素的含量只占石油元素组成的 非烃化合物,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

右,但与其有关的化合物却占非烃组分主要集中在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10~20%,甚至更多,这些2%左3.

用?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 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 油,主要含大分子量的正构烷烃; 同类型原油的正烷烃分布特点不同:

要含中分子量的正构烷烃;(2)(1)未成熟的石小分子量的正构烷烃。(3)降解的石油中,主要含中、成熟的石油中,主三种基本类型:根据主峰碳数位置及形态,

A于高分子正烷烃,代表高成熟原油;、主峰小于C15

可将正烷烃分布曲线分为,且主峰区较窄,表明低分子正烷烃高主峰区较宽,B、主峰大于C25,的相对含量接近相等,代表未成熟或低成熟的原油;奇数和偶数碳原子烃的分布很有规律,二者主峰区在应用:C15~C25之间,主峰区宽,代表成熟原油。C、 映三者的情况。与成油母型、研究。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的成因和油源对比成油环境及演化程度密切相关,能反1.

C22能反映成油环境: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高碳数(>碳数(<)正烷烃多;海相有机质(菌藻类)形成的石油:低2.程度较高的石油:能反映有机质演化程度:年代老、埋深大,有机质演化C21)正烷烃含量多。

的石油:正烷烃碳数偏高。低碳数正烷烃多;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3.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低碳数的更少。能反映成油母型: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正烷烃被

4.型。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

分类原则

环烷烃、芳烃+:依据石油化合物组成的含量划分,即以烷烃、元。以饱和烃含量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饱和烃含量>50%为界把三角图分为两大部分,在40%种基本类型:处建立次一级分类界线,50%的区域内,再根据石蜡烃含量50%、S石蜡型、环烷型和石蜡环烷型。将饱和烃>50%区域分为三立分类界线,将石蜡烃含量>、O化合物大于50%的区域内,以石蜡烃含量在芳烃+N、型原油,10%建油中,以环烷烃含量而石蜡烃<10%为重质降解原油。的区域作为芳香在重质降解原-中间量>5.25%的称芳香-环烷型,而<25%处建立分类界线,将环烷烃含25%的称芳-香沥青型。 相原油?)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实用标准文档

海相 陆相 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饱和烃占以石蜡型为主,饱和烃芳烃占25—60%。25 —70%,占10—6020%—90%。 ,芳烃占含蜡量低 含蜡量高 含硫量高 含硫量低 V/Ni>1 碳同位素δ13C值>-27‰ V/Ni<1 碳同位素δ13<-29‰ C值 6.(1)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2)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

积的重量比,用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 (3)d420表示。

起的内摩擦力大小。石油的粘度: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4)

10-7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5)力。旋光性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石油能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

(6)

油凝固和液化的温度范围是随其组成而变化的,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石值。含高分子的烃越多,凝固点越高。无固定数(7)

7.特征。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导电性:石油是不良导体,在地下属高电阻。

依天然气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

(1) a.聚集型天然气

天然气。气顶气:b.藏。气藏气:

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单独聚集的天然气。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c.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

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 (2) a.分散型天然气

b.油内溶解气:溶解于石油中的天然气。c.d.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水内溶解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

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积物分布区。8.

主要分布在冻土、极地和深海沉按照苏林(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SO42-Sulin)分类,其分类原则是根据

HCO3-、相对含量,以、Cl-和三个成因系数,把天然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Na/ClCa2+、、 Na+(Na-Cl)/SO4、 Mg2+6和种阴、阳离子的(Cl-Na)/Mg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次之,硫酸钠型和氯化镁型较为罕见。,以氯化钙 水的类型 成因系数(浓度比) Na/Cl (Na-Cl)/SO(Na-Cl)/4 Mg 大陆水 硫酸钠型 >1 <1 <0 重硫酸钠>1 >1 <0 海水 型氯化镁型 <1 <0 <1 深层水 氯化镁型 <1 <0 >1 9.碳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可用于鉴别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环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境和成熟度。(1)-33原油中碳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平均值为-25‰~-26:‰。δ13C

一般为-22‰~精彩文案

①海相原油δ13②③随组分分子量的增大?13CC值较高,陆相原油δ13C值偏低。

随年代变化,微变低。(2)的增大而增大。天然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急剧增大。 :δ13

C生物成因气-20: ≤-60

随天然气成熟度‰~-95‰,热解成因气: -50‰~成份中:δ‰,以上两种气的混合气13大。CC: -50‰~-60‰。天然气1<δ132<δ13C3<δ13C410.(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分子量增加,增

流体同处于岩石孔隙系统中或通过岩石孔隙系统渗流时,原理:由于孔喉细小,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必然发生毛细管现象,毛细管压力(2)Pc。

产生一个指向非润湿相流体内部的①排驱压力(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样的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毛细管压力。表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的越好。排驱压力越小,说明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②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和分选性,孔喉粗,分选好,其孔隙结构好。毛细管压力反映了孔喉半径的粗细曲线上,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集中的孔喉越粗;③饱和度中值压力:非润湿相饱和度为

平细管压力,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Pc50%越低,则孔隙结构好。50%时对应的毛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积百分数。束缚孔隙含量愈大,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Smin%

):当注入汞11. 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1)

孔隙、组分内孔隙、裂缝。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粒间孔隙、特大孔隙、铸模(2)

①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影:

成分:矿物的润湿性强和抗风化能力弱,其物性差。:a.矿物岩石结构:包括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当分选系b.数一定时,定时,分选好,孔渗增高粒度越大,有效空隙度和渗透率越大;粒度一透率最高。构差;以泥质、钙泥质胶结的岩石,物性好。C.杂基含量:含量高,多为杂基支撑,孔隙结 立方体排列,孔隙度最大,渗②成岩后生作用是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

隙形成的因素用使物性变差;溶解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胶结作12.特征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

(1)。

积,粒度粗,分选差,成份复杂,圆度不好。物性特征:冲积扇砂砾岩体,岩性为砾、砂和泥质组成的混杂堆孔隙结构中等,性和储油潜能也有变化。各亚相带的岩性特征有差别,因此其渗透物性较好,若邻近油源,可形成油气藏。其中以扇中的辫状河道砂砾岩体(2)为主,成分复杂,分选差至中等。包括:边滩砂岩体(属河流砂岩体,岩性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以砂质

称点砂坝)为透镜状,: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弯曲河道内侧物性较好,向上、向两侧逐渐变差。河床砂砾岩体(属称由下到上,粒度由粗到细的正粒序。(凸岸)中部储油,心滩):沿河道底部沉积。平面呈狭长不规则条带状,走向一般与海岸线垂直或斜交;物性一般中部好,向顶、向两侧变差。渗透率变化较大。剖面上呈透镜状,顶平底凸。(3) 带,三角洲砂岩体体,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偏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各亚相带主要的砂体有:,以砂岩为主,岩性偏细。可分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河道;河口砂坝:细、粉砂,分选好;远砂坝:粉砂、细砂和少量粘土。前三角洲:席状砂,砂质纯,分选好。以

实用标准文档

前缘带的砂坝砂岩体和前三角洲的席状砂岩体,分选好,不密切。

粒度适中,为三角洲储集层最发育的相带。(4)深湖相,湖泊砂岩体,平行湖岸成环带状分布滨湖相、浅湖相、

的淘洗,粒度适中,分选、磨圆好,胶结物多为泥质,浅砂体集中于滨湖区和浅湖区,这两区颗粒受波浪湖区为泥质和钙质混合,滨湖区。(5)

相对来讲,浅湖区砂体物性优于交替形成。滨海砂岩体, 超覆和退覆砂岩体:由于海进海退的频繁物,不利生油。海退砂岩体:下伏海相页岩,是很好的生海进砂岩体:下覆三角洲平原或其它海岸沉积油岩 .

成较好的生储组合。 滨海砂洲:平行海岸线分布。平面上呈狭长带状,形上粒度变粗。显渗透性变差。,渗透性好;向陆一侧砂岩渐变为页岩和粘土向上物性变好,剖面上呈底平顶拱的透镜状,向海一侧砂岩与页岩分界明由下到,富含泥质,单面山古地形陡崖或断层陡阶走向分布的滨海砂岩体,走向谷砂岩体:在海进过程中的海岸上,沿性以中、细砂为主,分选磨圆好,松散,物性好。岩(6)粗变细,浊流砂岩体

积,分选由差变好,,由根部到前缘,由下部到上部,沉积物由前方和上部是分选较好的砂质沉中,有丰富的油源,构成了油气藏面积不大,但油层厚,可构成良好的储集层,浊积砂岩体发育在深水泥岩之储量大。(7)

粒组成,无泥质夹层,厚度大,孔隙渗透性好,最有利的风成砂岩体,由成份纯、圆度好、分选佳、胶结弱的砂碎屑岩储集体。13.

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储集层么?1

(1))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和隙 原生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包括生物体腔孔隙(2)

鲕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钻空孔隙、鸟眼孔内溶孔或溶模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岩溶溶孔洞)、次生孔隙:晶间孔隙、角砾孔隙、溶蚀孔隙(包括粒裂缝(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成岩裂缝、风化裂缝、压溶裂缝、裂缝孔隙系统和基块孔隙系统)2)括孔隙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储集空间可分为: 。

型储集层。-裂缝性)、溶蚀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复合孔隙型储集层(包3)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因素

用,由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尤其是次生改造作同的储集层类型而不同。使得其物性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较为复杂,要视不a.特征(沉积环境),即碎屑岩储集层,其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型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原来岩石的沉积

大小与粒度、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以及造礁生物发育程b.

分、结构有关;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取决于地下水的溶蚀型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碳酸盐岩溶解度:与成值、COPH2含量、SO42c.构造的控制作用;⑶裂缝型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⑴含量、温度、压力。

14. 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岩性控制因素;⑵

因素的区别。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

受剧烈的次生变化,后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区别: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1.

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决定。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2.

的关系变化很大。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

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精彩文案

3.作用复杂,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比碎屑岩储集层多样,且后生4. 主要影响孔隙容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孔隙大小

一性或突变性,也称各向异性。总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特点:储集空间发育具不均15. 盖层较致密,岩石孔径小,渗透性差;无或少开启裂缝,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即使产生裂缝,裂缝;向上逸散而成为盖层。盖层具较高的排替压力;由于其可朔性较好,异常压力带也能阻止油气也容易弥合成为闭合16.(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1)评价圈闭的参数包括:闭合面积、闭合高(度)、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

度。闭合面积:

定的封闭区的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有效孔隙度:根据实验室、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求得。

储集层有效厚度:的标准,扣除储集层中非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按照有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级 (含油边界、含油面积、气顶和油环。2)评价油气藏的参数包括:油气藏高度、油气柱高度、 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油气柱高度:是指油气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海拨高度。 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底面的交线称为含油边界。 由相应含油边界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面积。

的分布特征,前述油气藏中油、气、水具有气居顶、油居中,水在下环带状分布,称油环。气居顶称为气顶。油在气水之间,平面上是17.(1)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

合储集层的特点而制定的。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圈闭的分类就是以起主导作用的封闭因素为基础,结水动力和复合圈闭四大类。A.

a构造圈闭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气藏、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包括: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与同生断层背斜圈闭和油气藏、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实背斜和油气藏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b.成的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

弯曲或交错断层与单斜构造结合组合形成的断层或断块圈闭和油气藏。三个或更多断层与单斜或弯曲岩层结斜的一部分)单一断层与褶曲(背层与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的逆结合形成的断层圈闭和油气藏。气藏。(或逆掩)断层圈闭和油逆和逆掩断c.岩两大类。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可分为碳酸盐岩和其他沉积

d.帽沿遮挡圈闭和油气藏;盐帽内透镜状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盐栓(核)遮挡圈闭和油气藏;盐

B. 不整合圈闭。地层圈闭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岩性圈闭、a.

圈闭,成岩圈闭和礁型圈闭。岩性圈闭,它包括透镜型岩性圈闭和上倾尖灭型岩性b.

整合面下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分成:地层超覆圈闭和油气藏、不岩油气藏。古潜山圈闭和油气藏、基C.

动力圈闭,单斜型水动力圈闭,纯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圈闭主要有三种类型:鼻状构造和构造阶地型水D. —水动力复合圈闭和油气藏(这种类型常见的有背斜—复合圈闭可分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和油气藏,构造水动力和断层—水动力复合圈闭),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和油气藏,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和油气藏。18.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实用标准文档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呈层状展布,(1)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2)储集性纵、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横向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应是相互连通的。尽管绝大多数油层的(3)气藏。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常形成巨大油(1)

压作用下而形成。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主要在侧压力挤与区域构造线平行;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背斜轴向一般靠近褶皱山域上看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 从区成排成带出现。常(2)基底断块上升,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在地台区由于

特点是:遇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使上覆地层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构造。有时还可其缓,而后逐渐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积大,此类背斜常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3) 斜圈闭的特点,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这种背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轴线与断层线近于平行,断层较近,一般为移, 0.5~常沿断层成串分布。1.5背斜高点距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偏移轨迹大体上与断层面平行。公里;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背斜的形态、宽度等趋穹窿状,倾角越缓。断层面弯曲度越大,(4)

背斜形态线越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流动,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由于地下使上覆地层弯曲形成的背斜圈闭。盐岩和泥岩类,其中尤以盐岩占主要。地下塑性地层常见的有(5)

藏: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和油气基岩,在古侵蚀面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时,致密坚硬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它可以是结晶的当接受新的沉积厚,在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较薄,成岩过程中,由于突起和其周围沉积物厚度的不同,而周围的沉积物则较负荷悬殊,在造,差异压实的结果在突起的部位形成了背斜构起的分布范围和形状,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小,但其闭合度则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的背斜区分开。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有关19.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的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断层在不同的位置,断层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道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油气藏的形成至关重要。常起着封闭或通(1)纵、横向上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其结果是形成油气藏。封闭作用: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 断层是否起封闭作用取决于断层本是否封闭和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程度,断层本身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及断层带中流体的情况有关。它与断层的性质、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是否存在以于断距的大小及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断层横向上是否封闭则取决上倾方向完全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若断层使储层方向的上方部分与非渗透层相接,则为完全封闭;上倾层相接,则为不封闭。则为部分封闭,与渗透(2)

油气运移的通道。通道作用:断层另一种作用是破坏原生油气藏,成为形成次生油气藏;若无遮挡油气逸散至地面而散失。其结果是油气运移至浅处,若遇圈闭可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断层附近储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而渗透性变好;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沿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断层的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各断块内含油层位、含油高度、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断层切割含油面积很不一致;油气常富集在断层靠油源一侧。 组合关系, 断层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根据断层与储集层的平面交错断层与单斜构造结合组成的圈闭和油气藏,可将断层圈闭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三个或更

弯曲或精彩文案

多断层与单斜或弯曲岩层结合形成的断层或断块圈闭和

油气藏,层圈闭和油气藏,单一断层与褶曲(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的断的逆(或逆掩)断层圈闭和油气藏。逆和逆掩断层与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20.

道作用。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着双重作用:封闭作用和通 (1)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

封闭作用取决于断层本是否封闭和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其结果是形成油气藏。断层是否起关系。断层的性质、断层本身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它与流体的情况有关。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是否存在以及断层带中小及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断层横向上是否封闭则取决于断距的大全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部分与非渗透层相接,则为完全封闭;若断层使储层上倾方向完为不封闭。则为部分封闭,与渗透层相接,上倾方向的上方则(2)

通道。断层另一种作用是破坏原生油气藏,成为油气运移的气藏,若无遮挡油气逸散至地面而散失。其结果是油气运移至浅处,若遇圈闭可形成次生油21.(1)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a.不整合油气藏

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交线与储集层顶面等高线平行;油特征:储集层上倾方向为不整合面,下倾方向油(气)(气)b.藏常为层状,但潜山型多为块状,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分类: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位于不整储集层孔渗性好。 藏还包括: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和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潜伏剥蚀背斜构造圈闭和潜伏剥蚀单斜构造圈闭)c. 区、分布:地层超覆油气藏多分布在海相沉积盆地的滨海气藏在地台区及褶皱区都有分布,大而深的湖相沉积盆地的浅湖区;地层不整合遮挡油皱区的沉积盆地边缘也易形成这种圈闭条件。其中地台区较多,在褶(2) a.面等高线平行。特征礁型圈闭和油气藏::主要为块状,油气水界面与礁体表面交线与礁体顶 情况,一般礁核储集性好于礁前,礁后储集性较礁前差。礁型油气藏油气分布取决于礁体储集性的另外礁型油气藏储量较大,富的产油气区。烃柱高。常呈带分布,形成丰b.个生物礁形成统一的古地貌突起,分类:礁型油气藏根据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可分为:

整部,岩体物性不均匀,油气仅分布于礁体内部局部渗透带中,底部有水,油气的分布类似于古潜山油气藏。油气藏居于岩礁突起顶礁体内油气藏受礁体古地貌与物性双重控制。生物礁产状呈背斜,油气藏受礁体和背斜构造双重控制。c.

拿大西部阿尔伯达盆地、分布:从分布地区看,礁型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地区有加前拗陷、美国二叠盆地、原苏联乌拉尔山以墨西哥部分更重要)墨西哥湾盆地(包括墨西哥及美国两部分,地以及印度尼西亚萨拉瓦蒂盆地等。、中东波斯湾盆地、利比亚锡尔盆其中22.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种类型,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藏。在三角洲相、河流相、滨海它包括透镜型岩性油气藏和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岩性油气藏。(湖)相及浊积相最易发现(1)

圈闭多与岸带附近的砂体有关,透镜体岩性和油气藏的发育背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洲分流河道砂体,沿岸带分布的河口坝、堡坝砂体。常见的有河道砂体,三角(2)岩为主,上倾尖灭型岩性和油气藏的发育背景:储层多以碎屑 砂体侧翼、发育的沉积类型与透镜体岩性圈闭类似,坝、岸带附近的三角洲砂岩体前缘或侧翼、有河道滨岸砂尖灭有关的呈带状分布的油气藏,水下扇的前缘或侧翼等。由于岸线附近常形成与岩性海滨线。23.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故常把这类油气藏带称

中国石油大(北京)石油地质学复习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档1.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2.以外,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了石油的灰分。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3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60k67mh27dd7d92wae4uc568cqjj01a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