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互为逆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初步掌握“在实际问题中,一般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生活实例模型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2、学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处理问题,掌握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科学研究中“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
2、通过科学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的和谐美。 【重点】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进而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难点】
1、在具体的问题中确定力的作用效果。 2、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分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教学资源】
录播教室 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细绳 实心重物 长绳 方铁块 钩码若干 电子秤
一端带有小环的木杆 方海绵块 长木板
【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趣味游戏】——“实力悬殊的拔河比赛”
1、游戏器材:长约5m的粗绳、一段长约0.5米的细绳。 2、参与人员:两位质量较大的男同学、一名较为娇小的女同学。 3、游戏方式:
女同学
4、实验现象:女同学很轻松的将两位男同学拉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其实,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比如观光索道、悬索大桥等。(图片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找到分析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领略其中的奥妙! ? 新课教学
课前回顾:
教师设问1: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师设问2: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教师设问3: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什么?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是什么关系? 力的分解遵循什么法则? 动手体验1:
1)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已知的力的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分力。 要求:只要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
2)小组内同学之间比较,每个同学画出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3)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比较力的分解结果是否相同? 多媒体展示:(动图)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结论:
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教师设问4:一个已知力应该怎样分解才有实际意义呢? 动手体验2:
1)、图片展示:拖拉机对耙的拉力作用效果
2)、演示实验:
(1)实验器材:小台秤 重物 细绳 实物投影 (2)实验步骤:
a、重物静止在台秤上,用实物投影展示示数在屏幕上,读取台秤的示数,即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1= N.
b、用斜向上的拉力缓慢拉动物体,用实物投影展示示数在屏幕上,读取台秤的示数, 即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2= N.
表明: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了竖直向上和水平方向的作用效果。
c、用斜向下的推力缓慢推动物体,用实物投影展示示数在屏幕上,读取台秤的示数, 即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3= N.
表明:斜向下的拉力产生了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的作用效果。 3)、小试身手:
F
F θ θ
(图一)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