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李贤军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6期

李贤军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模式存在固化思维,已不能满足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指导与教学,本文旨在分析以往心理健康课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此提出课程优化建议,更加高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课程改革;心理健康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核心阶段,社会各行业都充满着各种机遇与挑战,怎么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快速接受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新使命,是众多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刻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在促进德智体美健康全面发展的情况下,重点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完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并逐渐掌握心理调节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方法,分析归纳解决自己在学业、生活以及社会中碰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并不断激发自己潜能,明确自身定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逐渐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现状的问题

(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创以来,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机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明显对此课程重视程度欠缺,将此门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门应用型的实用科目,而且课程传递的内容并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提供专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无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林林总总的心理问题,这就相当于形同虚设[1]。

(二)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课程教学依旧是以老师面授为主,重理论,缺乏实践的教学,几个专业的学生挤在同一个大教室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抓住学生的思维点以及注意力,难以调动教学气氛,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缺乏主观能动性,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理解不透彻、不准确的局面,这样容易将学生带进误区,认为该课程浅显易懂,只当是为了修学分,不存在实用价值。教师应该充分给学生实践和体验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领悟,增加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以改善教学效果。

(三)师资匮乏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课程不受重视,心理学专业背景师资力量也比较缺乏,没有专业背景支撑,更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可以函授,教材也是多年未变,从教的代课老师没有花大心思去研究新的教学内

容与方法,实际教学内容是沿用多年以来的范本和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缺乏对实际的考量与引荐,导致实际教学专业化效果不佳,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2]。

二、心理教学课程改革与完善

(一)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最大程度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用情景再现、案例探讨、角色扮演、心理分析等操作性强的方式;从而让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辅导和发展性行为训练内容;实践教学载体以多样化的活动为平台;实践教学内容以人际关系为训练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然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认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问题,然后分析后加以解决,达到“知、信、情、意、行”的统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检测制度

对本堂课的老师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教学的前期,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然后督促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让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课程中,在独自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时,及时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甄别能力,并且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培养大学生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面考核检测学生心理问题的反应能力[3]。

(三)创新教学方式

坚持课程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老师对于各类条件导致教学活动受限情况要有具备充足的管理手段,并要结合具体形势的变化以及学生心理的不同之处,分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围绕这两点进行课程设计和制定。在创新性实践当中,制定健全的主题研究方案,把课堂教学内容看成教学工作的日常任务,查找其中问题,然后提出对应的措施。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复杂的课程。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老师应该对其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依据学生个性和需求完善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心理健康课程对他们的帮助,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阿丽.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6):90-94.

[2] 陶杰.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9(18):151.

[3] 彭莹莹.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法治信仰培育[J].才智,2019(18):15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作者:李贤军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6期李贤军(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模式存在固化思维,已不能满足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指导与教学,本文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0wu9mojj9epjx24qwd4i6jo0x1tb0125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