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与检测: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因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而产生的思乡、归隐之情;“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了作者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友爱之情、思念之情。

9.(1)D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尾联意思是: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这里是指胸中没有心机的自然无为状态。

(2)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旋在石上,依傍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蜿蜒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为两问,首先要立足颈联内容,抓住相关意象及特征等分析概括画面的特点;然后回答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间绿筠”写一路上的景色,泉、石、高柳、径、藤、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作者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生活、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少尹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诗1

1.D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本诗含有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

2.①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路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路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②以盛开的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③化虚为实,通过联想,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节时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的景象,渲染朝祭陵墓的使者在驿路上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诗人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路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知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而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诗人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

诗2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为官后……原来的想法”错误,首联下句是说做官后还是要回到尘网中为世俗所累。

2.颈联表面写仕途难进,并非因朝廷纳才之门开得不够大,实写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之情。(2分)尾联写诗人的同窗大多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才,实则讽刺朝廷不识贤愚、压抑人才,(2分)并对自己未受重用表露不满。(2分)(意思相近即可)

诗3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通过想象,虚写……”错误,第二联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的渔网被冻结而捕不成鱼,莫徭人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了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怜悯之情。

2.诗句都以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作对比,(2分)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情形。(2分)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

诗4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诗中用白雪来比喻白云。

2.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丽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2分)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2分)③秉性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2分)

诗5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奏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句表达技巧的赏析,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本题要求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诗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考生要在正确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本句的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叠词“冉冉”“涓涓”使诗句节奏优美,音韵和谐。此外,本句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

诗6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深不见”指海门深远而看不见。

2.①用叠词“漠漠”“冥冥”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景象。②以“重”“迟”突出帆和鸟在雨中行进的特点,形象逼真。③不用一个“雨”字却处处有雨,迷蒙沉寂的景象打上了诗人的情感烙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考查颔联写景抒情的技巧。从写景看,此联用叠词“漠漠”“冥冥”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景象,以“重”“迟”突出帆和鸟在雨中行进的特点,形象逼真。从抒情看,此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迷蒙沉寂的雨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7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不能阻止众人驾船来饮酒”错误,“不能废人运酒舫”的意思是不能阻止运酒的小船。

2.①淡于仕途,意欲归隐。流连山水,率性而为,淡泊明志,向往隐逸。②及时行乐,胸襟开阔。以山为酒樽,水为酒池,气度不凡;连日风浪,也不废宴游。③无拘无束,率性本真。自号漫叟,坐在巴丘,酌饮四座,放浪形骸,自由率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诗前的序言交代了写作此诗的缘由,诗歌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了作者淡于仕途、意欲归隐的情怀。诗开头的三句把石鱼湖想象成洞庭湖,描绘了湖水上涨、山色青翠的美丽景象;接着三句写以山为酒樽,水为酒池,酒徒们围坐洲岛的情景;七八句写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运酒的小船;最后两句写作者酌饮四座、借酒消愁。作者乘兴而发诗性,率性本真,毫无拘束,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以及流连山水、淡于仕途、意欲归隐的思想情感。

诗8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诗末工笔绘景”错误。诗末“寒梅著花未”一句,诗人只是在询问,并没有细致描绘景物;另外,这株“寒梅”是诗人对故乡亲切怀想的一种寄托,是故乡的一种诗化象征。

2.(1)引发诗中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因素:①《杂诗(其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借遇见故乡来客,回忆故乡窗前的寒梅引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寒梅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②《长干曲四首(其一)》中的抒情主人公则是通过对方的口音猜测“君”与自己是同乡,以乡音引发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2分)

(2)情感表达的形式:相同点,两首诗的语言都平白浅近、质朴自然,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2分)

不同点,①《杂诗(其二)》开篇两次使用“故乡”一词,表现出主人公乡思之殷;尾句以拉家常般的问句收篇,质朴平淡而又诗味浓郁。②《长干曲四首(其一)》以问句开篇,把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写得活灵活现;尾句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其个性与内心。(2分)

诗9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唤酒畅饮弄湿了自己的衣袖”错误。“红袖”不是指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代指女子。颈联后一句的意思是梅花为闺阁女子聚会助兴,即使美酒打湿衣袖也不忘传杯畅饮。

2.①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世俗之人目光短浅只知道买艳丽的桃杏栽种,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分)②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2分)③诗人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2分)

诗10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恨”不是修饰性词语;且分析诗歌前四句可知,首联诗人在描绘画中美景,颔联诗人抒写观画后的内心感受,故“浑”和“总”并没有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2.颈联连用两个典故,意思是范蠡游湖的船太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我”飞升。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我”这一生都在随万物沉浮,怎样才能逃离这凡尘世俗呢?这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一生只能随万物沉浮,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句中的“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传说他帮助越王实现霸业之后,泛舟五湖归隐。第二句中的“王乔”即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据传王子乔曾在嵩山修炼,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山头,数日后远去。结合诗歌分析可知,颈联的意思是范蠡游湖的船太小,不能载诗人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诗人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感慨自己一生随万物沉浮,难以逃离凡尘世俗,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诗11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而来的情景”错误,首联下句描写的是天台僧乘船离开岳阳的情景。

2.同: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以别后清冷之景衬托离别的伤感。(2分)

异:贾诗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借“雁”“孤峰”“猿啼”“霜”等意象写天台僧的凄凉归途,表现诗人的关切和担忧;(2分)柳词运用列锦的手法,将“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并置,想象别后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与恋人分别后的凄苦惆怅之情。(2分)

诗12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分析不正确。诗歌颈联的大意是我只是用文章来为旧居的景色增添光彩,不想在清风明月中辜负登山临水所见到的美景。这是在写诗人无奈的选择,并未有“沉醉”于美景之意。

2.①一方面,诗人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2分)另一方面,诗人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元龙或类似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2分)②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态度。(2分)

诗13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苦尽甘来”“悲喜变化”分析错误,从“严霜结”到“白露晞”的物候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役夫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

2.①寓情于景,鱼儿在渌水下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憧憬。②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以及自己有志不得伸展的悲怆之感。(每答对一点给3分)

诗14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错误,“碧色全无翠色深”指水中君山倒影的颜色浓于湖水的颜色。

2.相同点:都运用了想象。甲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昆仑山顶的一块灵石。乙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水中女仙梳洗的地方。(2分)

不同点:乙诗还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实写湖水和君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2分)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女仙青黛色的螺髻,这些都写出了君山的秀美,表现了诗人对君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诗15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就是轩楹也阻挡不了它的气势”错误,颈联上句写解开画鹰的丝绳和圆环,画鹰就能够飞翔;下句说的是悬挂在轩楹的画鹰神采飞扬,呼之欲出。 2.含意:什么时候能够让这只鹰搏击那些凡鸟,让凡鸟的皮毛血肉洒在荒原之野上。(2分)情感:诗人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云霄搏击凡鸟,(2分)表现了诗人疾恶如仇的思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

诗16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故乡吴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故乡吴京,实则书写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

2.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表达精妙:诗人见不到友人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春水上涨之景相融,情感表达含蓄蕴藉,饱满生动。②动词用得精妙: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雪消融、江河水涨的画面。(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从抒情手法和对诗意的理解的角度分析。此联诗句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感寄托在“暮云”和“春水”之中,融情于景,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不见故人、客居他乡的惆怅之情。此外考生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合”“生”的妙处。

诗17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错误,第二句中的“浑疑”意为简直怀疑,表明诗人只是怀疑,而非“猜出”。

2.诗人神游画境,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梦中有成群的仙人来到枕边。(2分)这幅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令人玩味(陶醉)不已。(4分)

诗18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错误。下片前两句通过用典,把韩侂胄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其明年建立不世之功。

2.①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2分)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2分)②“元嘉草草”三句,词人借宋文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事,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能轻敌冒进。(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同一时期。韩侂胄为建功固宠定议伐金,但此时的客观情况是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主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的情况下,此举也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本词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而辛词使用宋文帝元嘉年间北伐失败的典故,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要轻敌冒进。

诗19

1.A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项,“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分析不正确,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怅然感伤—有所纾解—慷慨激昂”的变化,不全是“抑郁怅然”。

2.①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之情。时已日暮,诗人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②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颓垣断壁,乌雀群集,灌木丛生,人烟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③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的愤激之情。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诗人倔强地发出心志难平的呼喊。(答“岁月流逝、有志难伸的愤慨”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不平亦可)(每点2分)

诗20

1.B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朝廷”“闾里”分别是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

2.①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荣宠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②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能够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2分)

诗21

1.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与诗人产生隔阂”错误。“同心与我违”意思是“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此处“违”是“分离”的意思。

2.“反复”体现在多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慰上:①落第并不意味着“吾道非”;②落第只是一时偶然,并不意味着“知音稀”。“曲折”表现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上:①这场考试是“英灵尽来”,都是谢安、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光荣;②在多次表达宽慰的过程中,还表达了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友人的伤感。(对“反复”“曲折”的分析各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等句可以看出诗人多次宽慰友人落第一事,告诉友人落第只是偶然,并不意味着“吾道非”“知音稀”,由此可得出“反复”。在诗人的宽慰中,诗人借“东山客”“采薇”等含蓄委婉地告诉友人这场考试中“英灵尽来”,即使落第也是光荣的;而“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友人的伤感,由此可看出诗人在“宽慰”中情感的变化。这些都体现了“曲折”。

诗22

1.D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直陈”说法有误,应是含蓄委婉地表达。

2.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②“苍烟”如青烟,“落照”虽不是表现颜色的词,但其中暗含色彩,作者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其黑暗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句的意境,考生既要抓住关键词语,如“苍烟落照”,也要进行恰当想象,感受景物描写的氛围以及背后所寄托的情感。“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苍烟”犹青烟,“落照”虽不是表示颜色的词却暗含色彩,“苍烟”“落照”构成一幅幽静纯美的乡村图画,寄托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但联系全词可知,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也与其黑暗的仕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1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与检测: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因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而产生的思乡、归隐之情;“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了作者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友爱之情、思念之情。9.(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uza942nb11j03v4iv5u208bi7808n00a8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