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粉蝶科――多为白色或黑色,有黄色斑纹。前翅三角形,有臀脉1条;后翅卵圆形,有臀脉2条。
幼虫圆柱形,绿或黄色,密被许多次生刚毛,每个体节有4-6个小环节。趾钩中带,2序或3序。
(3)蛱蝶科――前足退化。前翅径脉5支,前、后翅中室开放,或仅有一细弱横脉封闭。触角锤状。
幼虫体上具枝刺。趾钩中带2序或3序(少)。
(4)天蛾科――体呈梭形,触角中部粗,末端渐细,弯曲小钩。 前翅狭长,外缘倾斜;后翅较小, 前支R1—R5共柄,后翅Sc+R1和Rs脉在近中室中部有一横脉。
幼虫粗壮少毛,第8腹节背面有一臀角,每一腹节有6-8个小环节。
(5)木蠹蛾――体多为灰褐色,翅上有黑纹。触角栉齿状或丝状,前后翅M脉主干与分叉在中室内没有消失。前翅径脉处有副室。 幼虫粗壮,黄色或白色。趾钩环式2或3序。
(6)蓑蛾科――雄的具翅,翅面少鳞粉,无斑纹, 前翅3条臀脉在端部合并成一条,后翅Sc+R1与Rs分离。 前、后翅中脉主干在中室可见,并分叉。雌虫幼虫形。
幼虫气门横椭圆形,趾钩单序缺环。
(7)枯叶蛾类――体粗壮,被厚鳞片。口器退化,后翅肩区扩大成翅抱型,前缘基部有小室和短脉。前翅Rs与M1共柄。
幼虫体粗壮多毛,前胸上方有1或2对突起。趾钩2序中带。
(8)刺蛾科――体粗壮,鳞片松厚,前、后翅中室有中脉主干存在。后翅臀脉3条,Sc+R1脉与Rs脉在基部并接。
幼虫蛞蝓型,头晓内缩,胸足小或退化,体上具有毒枝刺。具扇形鳞片。触角棍棒状,顶端具毛从或小刺。
幼虫腹足趾钩单序二横带。
(10)夜蛾科――体多为暗黑色,口器发达,前翅狭长,色深多斑纹或横带,后翅宽,色浅。前翅M2与M3从中室后角附近伸出,后翅Sc+R1与Rs平行或合并于中室以外分开。
幼虫通常光滑少毛。色深,趾钩单序中带,如呈缺环,缺口很大。
(11)舟蛾科――形似夜蛾,但口器退化。前翅M2位于M1和M3中间,后翅Sc+R1
和Rs平行或合并于中室以外分开。
幼虫臀足退化或变成细长的突起,趾钩单序中带。
(12)毒蛾科――似夜蛾,但口器退化。 雌虫有的无翅,前翅M2近M3,但后翅Sc+R1与Rs仅在中室中部或中部以外平行或合并。
(13)尺蛾科――体小,翅大而薄,休止时,四翅平铺,前后翅常有波纹相连,有的雌虫无翅或退化。前翅M2位于M1和M3中间,后翅Sc+R1与Rs中中室基部并接,形成三角形小室。
幼虫仅第6和第8腹节上各有一对腹足,行走时弓背。
(14)螟蛾科――体细长脆弱,足细长。复眼大,下唇须发达,向前伸或向上弯,似鸟喙。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平行或相并接。
幼虫仅具原生刚毛,前胸侧毛组2根。腹足趾钩双序或缺环。
(15)卷蛾科――体小,前翅长方形,前缘弯曲,外缘较直,而顶角突出,休止时两翅合并呈古钟形。
幼虫前胸侧毛组(L)3根,肛门上方有臀栉。
(16)果蛀蛾科――相似卷蛾。前胸Cu2从中室下缘端部分出;后翅无M2,有时M3也消失。Cu基部有疏状长毛。幼虫趾钩单序缺环,无吞栉。
(17)举肢蛾科――小型蛾子,后足胫节和跗节有环状刺毛,休止时后足高高举起或竖立于体背两侧。幼虫腹足趾钩单序或双序全环。
(二)双翅目的特征:取蚊、蝇、虻等观察。 (1)成虫具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2)触角丝状或具芒状。
(3)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刮吸式。 (4)幼虫无足、蛆式。
(三)取草蛉观察脉翅目的特征: (1)触角短,丝状、念珠状或棒状。 (2)咀嚼式口器,下口式。
(3)两对膜质翅,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网状脉。 (4)翅脉变化大,翅痣明显,纵脉多在翅缘上分叉。 (四)取胡蜂、叶蜂观察膜翅目特征:
(1)具膜质翅两对,前大后小,前翅具明显翅痣,翅脉多特化。 (2)有并胸腹节。
(3)咀嚼式口器,但蜜蜂为嚼吸式口器。 (4)触角为线状、锤状或呈膝状弯曲。 (5)雌虫产卵器多数为针状,具有刺蛰能力。
膜翅目分两个亚目:细腰亚目和广腰亚目。取叶蜂和胡蜂分别观察两个亚目的特征。
(五)蜱螨目:取红蜘蛛活虫标本观察蜱螨目的特征。 (1)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一短柄相连。
(2)无触角、刺吸式口器,具2对口器附肢和4对足。
四、作业:将鳞翅目夜蛾科、毒蛾科、灯蛾科、天蛾科、枯叶蛾科、尺蛾科编一份科检索表。
实验五 苗圃害虫
一、目的
识别并掌握几种金龟子成虫及其幼虫,蝼蛄(2种);地老虎(3种)成虫、幼虫;金针虫(2种);大灰象甲及蒙古象甲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铜绿、苹毛、黑绒、华北大黑鳃、小青花、白星金龟子成虫及其幼虫标本(干制及液浸标本);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液浸标本);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成虫和幼虫标本(干制或液浸);大、小、黄地老虎成虫及幼虫标本;大灰象甲和蒙古象甲成虫标本。各种挂图。
2.仪器:手持扩大镜、镊子等。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一)几种金龟子成虫及其幼虫的识别
1.铜绿金龟子――体铜绿色,有光泽。唇基褐绿色,前胸背板侧缘黄色。鞘翅具不明显隆起纹。前足胫节外侧具2齿。
其幼虫肛门成一字形横列,其前方散生许多刚毛,中央有2行纵列刺状刚毛,两列刚毛刺尖大部彼此相遇或交叉。
2.华北大黑鳃金龟――体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宽为长的2倍。每一鞘翅上有3条纵隆起纹,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
其幼虫肛孔呈3射裂缝状,前方着生一群扁而尖的钩状刚毛,向前延伸到肛腹片后部1/3处。
3.黑绒金龟子――卵圆形,腹末不外露,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绒状短毛。前足胫节外侧具2齿。
其幼虫肛腹区密布刺状稍弯的刚毛,刚毛群分布呈双峰状,峰尖向体前方,终止于肛腹区中间。肛腹区后缘有14-26锥状直刺,列成横弧状。
4.苹毛金龟子――头、胸、背铜色。鞘翅茶褐色,鞘翅半透明,可透视出后翅折叠的“V”字形纹。腹部两侧具黄白色毛。
其幼虫肛腹片后端钩状刚毛群中间,由短锥状和长针状尖刺列所组成。 5.白星金龟子――椭圆形扁平,全体黑铜色而带绿色和紫色闪光。头方形前缘微凹,稍向上翘。前胸背板略呈三角形或梯形。前胸背板及鞘翅、腹部两侧和末端均散生不规则的白斑。
6.小青花金龟子――头黑色,前胸背板和鞘翅为暗绿色、黑褐、墨绿、紫铜、草青色,并密生黄色绒毛,无光泽。鞘翅上具有黄白色斑,但斑纹和颜色,不同个体有变异。腹部两侧各有6个黄白色斑纹,腹末又4个黄白色斑纹。
其幼虫肛腹片长具2行纵向排列的刺毛16-24根,两根平行对称,前后稍接近,中短稍远,呈长椭圆形。
(二)识别两种蝼蛄:
华北蝼蛄――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1个。 非洲蝼蛄――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 (三)识别三种地老虎。
三种地老虎形态比较
虫种 虫期特征 大地老虎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体长 体色 前翅 成虫 20-30mm 灰黑色 肾形纹外侧有一个不定形黑斑 10-22mm 灰褐色 肾形纹外侧有一个尖端向外楔状黑斑,亚外缘线上有两个间断向内的黑纹 15-18mm 黄褐色 肾形纹外侧无任何斑纹 雄触角 分枝近达末端 分枝仅达全长的 1/2 分枝达全长的 2/3 35-45mm 幼体长 40-60mm 37-50mm 虫 体色 表皮 腹背每节四大毛片大小 臀板 黄褐色 多皱纹,颗粒不明显 大小近似相等 黑褐色 密生明显大小颗粒 前一对名明显小于后一对 灰褐色 多皱纹,颗粒不明显 前边一对稍小,后一对稍大 几乎全都为深褐色 黄褐色有深褐色纹带2条 为两大块黄褐色斑 (四)识别两种金针虫幼虫
沟金针虫幼虫――体黄褐色,较宽而扁,尾节末端分2叉,各叉内有一齿。 细胸金针虫幼虫――体细长,圆筒形,浅黄褐色,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一褐色圆斑,并有四条褐色纵纹。
(五)识别两种象甲成虫
1.大灰象甲――成虫体黑色,密被灰白、灰黄或黄褐色鳞毛,鞘翅上各有一近环形的褐色斑纹和10条点刻,无后翅。
2.蒙古象甲――体黑灰色,密被黄褐色茸毛,鞘翅上杂有褐色毛块,形成不规则斑纹,并具10条点刻。 四、作业:
绘铜绿、 黑绒、华北大黑金龟前足图。
实验六 叶部害虫(一)
一、实验目的
识别一些主要叶部害虫。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美国白蛾、蓝目天蛾、葡萄天蛾、桃天蛾、樗蚕、杨扇舟蛾、苹掌舟蛾、杨毒蛾、柳毒蛾、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绿刺蛾、黄刺蛾、扁刺蛾、山楂粉蝶、花椒黄凤蝶、褐卷叶蛾、顶梢卷叶蛾、黄斑卷叶蛾、梨星毛虫等成虫和幼虫(干制或液浸标本)及各类挂图。
2、 仪器—双目显微镜、手持扩大镜、镊子等。 三、试验步骤及内容
1、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纯白色,雄虫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虫后翅在边缘处有小黑点,前翅R2、R3、R4与R5共柄,R2字中室伸出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