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实验指导书
林学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森保系
实验规则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
实验室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标本等实物的观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学会昆虫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做好实验准备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及与之有关的课本内容及笔记,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方法、步骤,防止做无准备的实验。
2.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如:HB和2H铅笔各一支,实验报告纸、直尺、橡皮等)及实验指导书、教科书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1.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2.按实验室排定的号码就座,并按号领取双目实体解剖镜,实验完毕将镜子按号送回原处。 3.应该按时参加每一次实验课,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因病等正当理由不能参加实验的,必须事先向老师请假。
实验成绩按比例计入总分。无故缺席者以缺实验论,不计成绩亦不予补做。
4.实验时,首先认真听老师讲解主要实验内容及操作要领。操作时按指导书要求,逐项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不得随意走动,拖拉桌凳。相互讨论问题时应小声说话,切忌大声喧闹,以维护正常实验秩序。 四、认真完成作业
必须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实验报告按学院要求书写。报告要求真实、准确,图形美观正确,字迹端正。形态图一律使用铅笔。作业应独立完成。发现有抄袭现象,抄者和被抄者该次实验不计成绩。
绘昆虫形态图要求:
1.昆虫形态图一般为点线图,用线来表示昆虫轮廓,节间或骨片的分界;毛和刺等,用点表示不同颜色和身体的凹凸,并表达立体感。线条要求粗细均匀,不露毛尖起落的痕迹。点要求圆而匀,明亮和色淡的部分点应小而稀;色暗和深的部分点应大而密。
2.要布局合理,大小比例恰当。
3.所画的特征要求真实、正确、有代表性。 4.在上述基础上,力求做到精细、整洁、美观。 5.注解时应用虚线水平方向引出后再注字。 6.画图时要安静、细心,并且有耐心。 7.不准用钢笔,圆珠笔等画图。 五、爱护仪器设备及标本
1.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物品及电器等均为国家公共财产,必须爱护使用。使用前要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用后要及时维护和检查。
2.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向老师声明登记。若因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3.实验用标本系老师和历届同学辛勤劳动所得,必须十分爱惜、同时要轻拿轻放,看毕应该放回原处。示范及盒装标本,不得擅自挪动及开盒取出。 六、搞好清洁卫生
每个同学都应自觉维护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做到不乱丢废纸等垃圾。每次实验结束后,各桌应及时整理桌上标本及镊子、放大镜等物品,并将凳子推入桌下,关灯,关电脑。各组应轮流值日,负责清扫地面、擦抹桌凳及帮助老师整理标本。
实验报告(电子稿)提交注意事项
1、手写后拍成图片;
2、实验报告格式,学号姓名实验; 3、图片以插入的方式;
4、每个实验存放一个文件夹(班级为单位); 5、实验报告2周内提交。
目录
实验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 3 实验二 昆虫生物学 4
实验三 昆虫分类(一) 6 实验四 昆虫分类(二) 8 实验五 苗圃害虫 11 实验六 叶部害虫 (一) 14 实验七 叶部害虫 (二) 18 实验八 枝干和果实种子害虫 20
实验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目的要求
1.识别并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结构
2.掌握触角的基本构造,并能鉴别各种触角的类型
3.识别咀嚼式口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位置及形态,了解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等口器的一般形态结构。 4.了解常见头式类型及头部外形特化
5.掌握翅的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及分区),并能鉴别各种翅的类型。 6.了解胸足的基本构造,并能鉴别各种胸足类型。 7.识别雌雄昆虫外生殖器形状。 二、材料
蝗虫、白蚁、蝽、蝉、蝶、金龟子、蝇、胡蜂等。 三、用具
放大镜、双目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小培养皿。 四、观察步骤和方法 (一)头部及附肢 1.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1)基本构造:观察蝗虫触角,触角基部的膜质窝称触角窝。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柄节——最基部一节,常较粗短,着生在触角窝中。 ?梗节——第二节,一般亦较短小。
?鞭节——第三节以上各节,形状常多变。 (2)触角类型:
在各类昆虫中,触角的鞭节形状多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常见有下列类型:
?丝状:整个触角细长如丝,除基部一、二节稍大小,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
?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鞭节短小如刚毛。 ?念珠状:鞭节各亚节近圆球形,整个触角像一串链珠。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整个触角像一根锯条。 ?栉齿状:鞭节各亚节间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子。
?双栉状:(羽毛状)鞭节各亚节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的羽毛或篦子。
?锤状:触角短小,近端部的数节,膨大如球,或特别膨大形状似锤。 ?棒状:鞭节基部各节较细,愈到末端,逐渐膨大。形成棍棒状。 ?鳃叶状:鞭节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形状似鱼鳃(为金龟子类所特有)。
?环毛状:除基部的两节外,名节环生细长毛。
⑾具芒状:触角很短,鞭节仅一节,常侧生一芒(为蝇类所特有)。 ⑿肘状或膝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若干亚节组成,在柄节和鞭节之间或肘状或膝状弯曲(为一些蜂类所特有)。
2.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与类型 (1)咀嚼式口器
取蝗虫一头,先取镊子拨开上唇,观察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着生位置的自然状态。活动方向,上唇之下为一对上颚,上颚之下为一对下颚、下颚之下为一愈合的下唇,口腔中央为舌,然后用镊子将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夹住基部,逐一轻轻扯下,依次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形态结构。 (2)刺吸式口器
取蝉或蝽一头,观察口器,呈针状,由咀嚼式口器特化而成,是由上、下颚特化成针状口针,由下唇延长成鞘管状分节的喙,用来包藏口针。
(3)虹吸式口器
取蝶类或蛾类成虫一头,注意着生在头部的下方有一个细长而卷曲似发条状的虹吸管,是由下颚的外颚叶转化而成的喙,喙能卷曲伸展,是蛾、蝶类成虫主要的摄食器官。
(4)舐吸式口器
观察家蝇的口器,并对照玻片标本,这类口器为咀嚼式与刺吸式之间的过渡类型。
根据上述说明,鉴别九种昆虫的口器类型。 3.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部按其口器位置不同,可以分成三种头式 (1) 下口式——口器向下和体躯纵轴差不多成直角。 (2) 前口式——口器向前和身体纵轴成纯角。 (3) 后口式——口器向后倾斜,和身体纵轴成锐角。 分别观察几种昆虫各属哪一种头式 (二)胸足的基本构造与类型
(1)基本构造:观察蝗虫的后足,最基部的一节称基节,着生在膜质的基节窝内,第二个小节称转节,第三节比较粗大称腿节,腿节下较细长的一节称胫节,胫节以下各小节总称跗节,蝗虫的跗节有3节——末端有1对爪,爪之间的圆瓣称中垫。
(2)胸足类型: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足的功能有了相应的改变,使其形状和构造上发生了多种变化,常见的有下列各种类型: ?步行足:是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足,较细长,各节无显着变化,适于行走。
?跳跃足: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能跳跃
?捕捉足: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合嵌在腿节的槽内,有的腿节和胫节还有刺列,适于捕捉。
?开掘足:胫节扁平有齿,或发达如钉耙状,适于掘土。 ?游泳足:足扁平呈浆状,边缘常密生较长的喙毛,用以划水。 ?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胫节宽扁,末端外侧陷入成花粉蓝,第一跗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构成花粉刷,适于采取花粉。 根据上列说明,鉴别几种昆虫胸足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