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二.《三.两四.《五.《
圣约新古
典经
》之约兰
经成 间》
》《
书旧 约 公公的》
前元元
时前4561
2301
0间02--0
--16和前前034过05030
程 年 年 年 年
六.《圣经》有首正经、次正经、伪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多有争议,最早的文本已不可寻;《古兰经》的成书过程比较清晰,奥斯曼定本至今存在。 七.二
.经典内容的编排
八.经典内容的编排有其特殊的用意在,如《易经》以“乾卦”始,以“未济卦”终,是要表达易
经的主旨即“变化”。
九.《圣经》以《创世记》始,以《启示录》终。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从创世直至末日。 十.《古兰经》以《法谛海》始,以《世人》终。编排以“主?人”关系为贯穿。从人对主的敬拜开
始,以人类的羸弱和易迷误终
。
十一.《古兰经》首章:[1]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2]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3]至仁至慈的主,[4]报应日的主。[5]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6]求你指引我们上正路,[7]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阿敏。 十二.《古兰经》末章: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1]你说: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2]世人的君王,[3]世人的神明,[4]免遭潜伏的教唆者的毒害,[5]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6]他是属于精灵和人十三.三.经类典文的本的风。 格
十四.《圣经》文本的风格各异,不一而足。原始文本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现实流行文本是英文等欧洲文字。神学贯穿于文本意义的表达之中。 十五.《古兰经》文本的风格统一,是自由的韵文体。原始文本和现实通用文本是阿拉伯文,译本只能用做参考。信仰的表达不仅在于文本,还在于诵读。与意义相比,声音的作用更加直接和实在十六.四
.
信
仰
体
系
的
总
体
特
。 征
来源于网络
十七.《圣经》最终表达是一种末世观。《旧约》强调对神的“顺服”,但缺少普世性;《新约》强调的普世性,而弱化了仪式、律法的约束。从《旧约》中犹太人不断恶化的历史产生了末世观和对弥赛亚的期待。学者认为,比类福音所表达的是末世观。人们期待耶稣的再次降临和末日审判,他们过集体的生活,轻现世。保罗神学提出了“十字架奥义”即“赎罪说”,强调灵魂的拯救,是对末世观的扭转。但《新约》以《启示录》结局,末世观的影响非常深远,直至今日。 十八.《古兰经》最终表达的是两世观。造物主是绝对的超越的,人对主是绝对的依赖和服从。而信仰和仪式是紧密结合的。把对造物主的信仰与普世性结合起来,把精神的信与实践的信结合起来。刘智说:“以认主为宗旨,以敬事为工夫,以复命归真为究竟。” 十九.在人类始祖犯罪以后,真主在《古兰经》里说:“你们互相仇视地下去吧。大地上有你们暂时的住处和享受。”“你们都从这里下去吧!我的引导如果达到你们,那么,谁遵守我的引导,谁在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表达了与《圣经》不同的观点。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圣经》中的人—神关系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道成肉身。耶稣基督代表神的超越性向人性的趋近。 《古兰经》中的人—神关系是固定的,是仆—主关系。不可逾越。《古兰经》强调耶稣只是一个先知,同历代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人。在“神——先知——人类”的关系中,先知是一个中介,是神的代言人,但不能把先知神化。 来源于网络
明辨性思维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