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物联网器件及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多功能集成系统器件,超高频、微波RFID与高性能传感器天线
2.物联网节点组网和协同处理技术:传感节点间通信及协同感知与处理,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传感节点设备,人机、机器智能交互终端
3.物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水利、智能环保等信息服务、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平台
4.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技术、数据挖掘、融合技术,跨平台、跨行业应用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高端通用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存储芯片,高性能网络通信核心芯片,高端图像处理芯片
6.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技术:软件定义网络(DS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网络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时频设备,高速大容量光传输设备、光接入设备、组网调度光传输设备
7.新型平板显示技术:被动式有机发光(PMOLED)、主动式有机发光(AMOLED)柔性显示关键技术,量子点技术,电子纸、3D显示、激光显示、全息显示技术,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等先进背板工艺
8.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数据加密、信息保密、信息安全测评、WEB漏洞扫描、移动终端安全检测、攻击图生成、工控漏洞检测、软件源代码安全检查等技术,基于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的安全管理平台产品。
二、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9.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面向终端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及其安全增强软件。
10.面向高端应用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行业软件:工业、电力、交通、教育、通信、水利、信息安全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于下一代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三网融合等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
11.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软件、云计算技术和产品,海量数据、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分析发掘、批流混合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和产品。云计算、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
12.人工智能: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品,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解决方案。
13.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新型可穿戴智能装备,沉浸式体验平台、伴随式体验平台及相关APP。
14.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密码算法等区块链关键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等场景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15.生物药产品及制备技术:全新结构或新靶点的蛋白、多肽药物,新型抗体、重组蛋白药物,抗肿瘤抗体、抗肿瘤蛋白。基因工程胰岛素等,生物药报答、纯化、检测、制剂新技术,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制备及其生产技术,新型核酸药物、细胞治疗产品、基因治疗药物、RNA干扰药物生产技术。
16.化学药产品及制备技术:晶型控制、酶法合成、手性合成、微反应连续合成、碳纤维吸附、分子蒸馏等新技术,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化学新药,脂质体、脂微球、纳米制剂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调释给药系统,儿童等特殊人群适用剂型等。
17.中药产品及制备技术:中药成分规模化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符合中药特点的缓控释、经皮和粘膜给药、物理改性和掩味等新型制剂技术,中医优势病种新药、新制剂或复方制剂,含生物提取药物及中间体产品升级关键技术。
18.临床检验、诊断、治疗设备、医用材料: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多模态融合分子影像设备PET-CT和PET-MRI,血管数字减影X射线机(DSA)等医学影像设备。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高能直线加速器及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骨科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人工肝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移动ICU急救系统等治疗设备。可降解、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产品。
19.移动医疗及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产品: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康复辅助设备,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产品。
20.生物技术制品、分子农业产品:分子育种生物,新型生物农药,畜禽新型疫苗,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及其伴随产品。
四、新材料
21.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动力电池用稀土储氢合金,燃料电池点源系统,镍钴掺杂的锰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隔膜。
22.海水、氯碱分离膜材料:耐溶剂有机纳滤膜,海水、苦咸水及中水处理用反渗透膜材料及组件。
23.高温合金、非晶材料及制备技术:新一代钛基、镍基、钴基
高温合金,非晶带材,非晶材料制造技术及设备。
24.碳纤维等复合材料:高强度中、高模具碳纤维制备技术,高性能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新品种树脂和改性料,树脂基符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
25.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及装备,石墨烯导热膜,纳电子器件,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
26.高温超导材料:超导电机,限流线,超导电缆,高温超导滤波器,高效超导废热利用装置。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
27.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装备:高精密减速器、高档伺服系统、智能数控系统、精密传感器、远程诊断系统等核心部件,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型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智能制造单元等基础制造装备,纺织、电力、新能源、农业、电子制造等行业智能化装备与生产线,微纳、巨型机电系统与制造装备。
28.先进机器人:机器人驱动、伺服、控制、传感、标定等新技术与产品,结构设计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工业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械臂、双臂机器人、全方位重载AGV等标志性先进工业机器人系统。
29.增材制造装备:先进增材制造装备,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高品质电子枪、告诉扫描系统、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等关键技术和基础零部件,金属、非金属、医用等增材制造技术与专用材料。
30.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储能、节能、环保、安全、网络等技术与产品,高速动车组、轨道交通整车、高速重载货运列车及管件部件,先进牵引传动系统、门系统、控制系统、售检票系统、检测系统、通信系统、养护系统。
六、节能环保
31.高效节能三相异步电机及高、低压变频调速装备:绝缘栅极型功率管、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等核心元器件,特大功率高压变频、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冷轧硅钢片、新型绝缘材料等关键材料,稀土永磁电机。
32.工业窑炉节能与减排技术及装备:低氮燃烧技术,水煤浆锅炉,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33.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及装备:余热回收及太阳能联合供热综合循环利用,复合相变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余热余压跨行业协同利用技术。
34.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合同能源管理3G网络数据采集器,能源智能传输技术,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能
源路由器,基于能源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精准需求管理技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智慧能源监管技术。
35.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新型官网、墙体、屋面等保温材料,热反射涂料。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环境友好型建筑涂料和胶黏剂,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热反射膜。
36.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低成本小型水处理技术,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低成本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装备,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37.除尘、脱硫脱硝及其它污染物脱除产品:窑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氨逃逸控制技术,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废弃物焚烧炉二恶英控制及脱除技术,PM2.5、重金属和臭氧前体物联合脱除技术。
38.化工放空气体回收及资源化技术:VOCs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技术及装备,放空天然气回收净化、液化技术,小型天然气液化成套装置。
39.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装备:“互联网+”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生活垃圾和污泥清洁焚烧技术及装备,污泥耦合发电成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技术,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废盐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40.生态处理与修复技术和设备:地下水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污染修复技术,污染水体综合治理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和设备,成套清淤装备,超重力分离技术,河道淤泥固化技术,海洋溢油除污回收技术,河湖健康修复集成技术。
41.资源循环利用及再制造技术和装备:河湖蓝藻收集与再生利用技术,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废塑料及纤维制品回收利用装备,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利用技术,智能化纳米复合再制造设备,工业设备寿命评估、检测、清洗与强化延寿等再制造专业技术。
42.环保检测仪器设备:大气、水、微量有机毒物监测仪器设备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重金属、火电厂ppb级PM2.5在线监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七、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
43.热发电装备技术及热利用产品:大容量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系统及装备,兆瓦级大容量高性能技术及设备,高效太阳能中高温集热产品,储换热系统及设备。
44.光伏发电技术及装备:高效晶硅电池片(电池效率≥23%)产
业化应用,高效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及设备,高效电池用平板式PECVD、离子注入机、刻蚀机、原子层沉积镀膜设备(ALD)等关键工艺设备和光伏关键辅材,新型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逆变器,智能光伏系统设备和器件,硅烷硫化床高纯硅制备关键技术与设备。
45.生物质利用: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高效生物质气化装置,生物质制取生物柴油和燃料酒精等液体燃料关键技术及装备,生物质制备高性能活性炭及超级电容活性炭关键技术及装备,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发电机组,垃圾发电二恶英控制技术,灰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
46.分布式多联产生物质发电系统:适用于不同燃气的内燃发电机组和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单机功率范围300-2000千瓦,发电效率不低于35%。
47.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MW级新型分散式低风速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3--7MW先进高可靠性风力发电机组,3--5MW海上风电机组,6--10MW海上先进超导风电机组,6MW以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超长叶片、变桨系统、轴承、齿轮箱、群组智能控制系统、变流器、低电压穿越并网设备等关键部件,风电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系统。
48、核电关键零部件及设备:核电用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核电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控制棒驱动机构,大型核电汽轮机焊接(整锻)转子,核级不锈钢无缝管和钛合金管道配件、核动力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材,核电站用海绵锆、压力容器、电缆,核电站用防护成套设备、三废处理成套在装备。
49.电网智能配置技术: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泛在智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负荷侧虚拟同步机,新型储能技术及设备。
50.电能消费互动技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光伏发电、分布式点源、电动汽车等即插即用技术,主动配电网关键设备,“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系统,“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技术。
51.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主动负荷联合优化运行技术: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联合发电系统并网检测及评估技术,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发电实时监测技术,不同储能系统高效率智能化双向变流器、新型集中于分散孤岛检测、分散计量测控系统和中央测控系统等技术。
52.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协同安全防护关键技术:智能调度控制中心安全内控、智能变电站纵深安全防护、智能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智能调度自动化协同安全防护技术及设备。
八、新能源汽车
53.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及电控技术:采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动力技术的汽车;整车电控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