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原理浓缩背诵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二、学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种理论

外塑论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随意描绘或捏塑。学生的头脑是一个“容器”,可以任意进行填塞。这一理论的代表们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他们认为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德国的赫尔巴特把教师与学生比作舵手和航船,认为学生的成长全仰仗于教师的指导,优点:强调了社会需要和教师的作用,缺点: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内生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这一观点强调儿童的发展,并且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力,不凭借外力帮助,就能达到社会行为的和谐。优点:把学生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缺点:把教师放在一个辅助的地位,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生的本质为学生是人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生具有获得承认、关怀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四、学生的地位分教育地位和社会地位

1、教育地位表现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2、社会地位表现为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和有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道义上讲,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法制上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还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小学生

定义,小学生是指运用专门时间在特定的小学学校里从事专门学习活动的年龄在6-12岁的人。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按学习阶段进行划分,小学生可划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按学习水平进行划分,小学生可划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学习优等生 具有好新、好胜、好动、好学特点。

以学定教的智慧和策略:深入分析和真正了解学生基础上确立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和难度,以保证教育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入学特征

(一)六大要素。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又包括物理环境、家教风气、父母参与、认知刺激与学业帮助以及父母信念与态度。

2,已有知识,分广义和狭义来讲,广义包括个体先前习各类知识(狭义)、技能与能力,其中已有知识中的具体课目领域知识,最大限度的影响着学习。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在感知、记忆、思考、问题解决与反思等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贯和持久的倾向性。包括场依赖与场独立认知、复杂与简单认知、聚焦与非聚焦扫描、广阔与狭隘聚类、水平性与深刻性,收敛与发散等类型。 4、志向与期望,志向与期望。认清、激发或强化学生的志向与期望,可以有效地优化其学习态度,促进其学习动机,进而提升其学习成就。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动力。 6、学习情绪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并影响其后续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二)两类状态 分为入学准备不足和入学准备充分。六种入学特征未能达到开始正规小学教育所要求的水平。干预措施1、学前阶段提前干预。例如开展早期教育。2、通过入学筛选测验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入学后予以补救训练。比如美国采取的阅读补助项目。3、在儿童入学后,通过日常观察,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补救。

入学准备充分定义,六要素特征都达到开始正规小学教育所要求的水平。

小学生一般身心发展特征

1、体质发展特征

2.认知发展的特点

(1)注意力:无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占主导的趋势。注意广度有限;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明显情感色彩,对生动直观事物引起注意

要求教学形式/内容新颖-利用直观教具手段-唤起无意注意,并保持注意。

(2)观察力:①观察的目的性(排除干扰)较差②观察缺乏精确性(感知细节)③观察缺乏顺序性(零散、不系统)④判断力(分辨)

(3)记忆力,目的=有意记忆和有意重现逐渐占主导;方法=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 内容=词语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具体记忆也必要;记忆容量增大 在不断要求下,通过识字、背诵和作业等活动中发展中新的记忆品质

培养方法:加强识记目的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正确运用练习过程;组织复习;及时检查和总结 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理解、分类、分段、加标题、用自己的语言陈述、编写摘要和提纲 (4)想象力:①有意想象增强②更富于现实性③创造成分日益增多;独创性想象再发展 培养:通过实物、图片和带领参观体验和阅读作品等方式,积累丰富表象;用生动语言活化表象。 (5)思维力特点①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②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比较能力、概念发展、推理能力)

抽象思维培养:具体、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既要提供符合经验的内容,又要在可能范围内离开具体事物。有意识地帮助儿童学会逐步提高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启发自觉组织智力活动 将思维策略训练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帮助掌握概念、做出判断和推理、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具有迁移品质的思维策略。 3、人格发展特征

(1)学习兴趣:开始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逐渐对学习内容或结果感兴趣

(2)学习动机:由低到高、近到远、外在到内在、物质到精神、不稳定到稳定、个人意义到社会意义发展趋势。 (3)情绪情感:丰富性不断扩展;稳定性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深刻性不断增加,情感调控能力。 (4)意志:自觉性发展比较慢,坚持性、自制性在增长。

(5)自我意识:三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认识-肢体活动状态-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概念(接受度和和谐度)、自我评价(独立性、稳定性、具体内在)和自我体验(深刻) 4、学习心理发展具体特征

学习感受:对不同科目学习感受分化,对学习的消极体验日益增加

学习策略:学习困难求助对象-向同学比例增大,向教师请教比例减少,被动参与课堂人数增加。 学习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发展,差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有取消兴趣活动、过度要求、自主性剥夺、拖堂等。学生希望被尊重和给予一定自由空间

教育方法:运用情感教育、尊重和维护自尊、调动主动性、自身榜样示范作用、同辈群体指导工作,增加教育广度,加大对社会不良现象分析,提高认知水平,沟通和交流。 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学生特征指标

(1)六大要素和两类状态。六大要素包括家庭环境、已有知识、认知风格、志向与期望、学习动

机、学习情绪与情感

(2)发展特征包括体质、认知、人格和学习心理。 (3)灵活设置的其他特征指标

(二)入学前的资料搜集,1、查看档案2、家访:可通过直接、电话、网络访问家长以深入了解学生3、访问前任教师4、搜集学生作品

(三)入学后的日常调查:现场观察 ;平时交谈;访问调查:直接、电话或网络访问家长;分析作品

(四)明确归纳学生具体特征,形成学生特征概念图,旨在提高教育教学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定义: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一定社会活动(通常是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一)一般特点:

(1)后天养成:后天依靠固定情境和实践简单重复练习而形成行为方式 (2)固定化:固定的情境和实践中形成和表现的 (3)自动化:有意无意地经过多次重复的结果

(4)情感依赖:习惯被改变或中断,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和情感体验 (二)小学生还有的具体特点

(1)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支配:成人的要求或模仿情况下形成的 (2)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

(3)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断斗争:认识坏习惯危害;树立克服的信心与决心;锻炼斗争的意志力 学习习惯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主要内容12

(1)走在教师前面(主动权);适应教师 2 (2)小事赶快做;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生活化、本能化) 2 (3)善于模仿;阅读;倾听和敢说敢问=求知的途径 3

(4)学即用;勤于动笔;认真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从错误中学习5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1)彰显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寻找机会,采用乐于接受的方式 (2)逐步提出要求:具实际出发,激发兴趣,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3)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具体指导,利用模仿、暗示和感染等心理机制 (4)制定规范,适当制约 (5)反复实践与外部强化

(6)开设专门课程培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发班级系列的微型课程-针对性系统的培养

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中表现为以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概念学习

定义: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一、概念学习的条件

1、提供概念范例,具体例证出发,提供正例与反例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3、消除错误概念 4、在实践运用概念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的定义: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分步进行,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即先学习符号本身的代表意义。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案例1:概念形成:最小公倍数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从学生生活中找能够自动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内部结构特征的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用小长方形铺成大长方形,让学生在解决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获得相应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技能: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是怎么操作外部事件的知识,而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技能。

策略性知识:进行与调控个体自身认知活动的知识,是怎么进行自身认知活动的知识,指向个体内部的认识活动。

促进小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 1、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课程一般原则的理解和概括,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应用原则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迁移。 2、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3、注重知识同化调整,提高迁移水平

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下扩大、深化和发展的,当新知识不易被学生掌握时,就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不断提高迁移水平。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知识迁移与实际的契合

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产生一种不断渴望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实现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2、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个好的学习目标,会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性的学习探究,这样带着目标去学习,他们合作的意识也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倾听、思考、表达、质疑、组织。 4、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好习惯。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勤于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定义: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善于质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指明所学知识的价值,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真知的探索和追求;

二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培养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教学生学会学习。启发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向纵深发展。

一、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二、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并结合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思考;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多种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这是启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原理浓缩背诵笔记

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二、学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种理论外塑论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随意描绘或捏塑。学生的头脑是一个“容器”,可以任意进行填塞。这一理论的代表们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他们认为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德国的赫尔巴特把教师与学生比作舵手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uc117e75w7b3ef97wu606i7k4ff8500ze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