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7、8道本务机车出段 16 2 32 32 32 32 13 9、10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3 2 6 6 6 14 9、10本务机车经6道出段 3 2 6 6 6 6 15 9、10道本务机车入段 4 2 8 8 8 16 9、10道本务机车出段 4 2 8 8 8 8 8 17 9、10道自编列车转线 8 15 120 120 固定作业 18 1道接A至B旅客列车 19 1道接A至C旅客列车 20 3道发B至A旅客列车 21 3道发C至A旅客列车 22 23 往机务段送车 往机务段取车 4 4 固5 7 35 35 3 7 21 21 5 5 25 25 25 25 3 5 15 15 15 15 6 6 24 24 96 416 24 64 422 358 24 24 460 436 24 24 48 344 296 0 196 196 0 0 0 0 0 0 40 128 ?tT- T ?t固 320 K?(1?r空费)(1440??t固)空费系数取0.2
右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
T??t固0.298 0.325 0.385 0.266 0.170 0 0 0.114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占 用 次 每 总 次 占 占 用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 4道发A至B无改中转 11 6 66 66 66 66 2 5道发A至C无改中转 5 6 30 30 30 30 3 7道接B至A无改中转 9 8 72 72 72 72 72 (72) (72) (56) 16 4 8道接C至A无改中转 7 8 56 56 56 56 (56) 5 9道接B到解区段 2 8 16 16 16 16 16 16 16 6 9道接C自编区段 1 8 8 8 8 8 8 8 8 7 9道发B自编区段 2 6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8 9道发C自编区段 1 6 6 6 6 6 6 6 6 9 10道接B到解摘挂 2 8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0 10道接C到解摘挂 1 8 8 8 8 8 8 8 8 11 10道发B自编摘挂 2 6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0道发C自编摘挂 1 6 6 6 6 6 6 6 6 13 4、5道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16 2 32 32 32 32 32 14 4、5道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16 2 32 15 7、8道本务机车经6道16 2 32 32 入段 16 7、8道本务机车经6道出段 17 9、10道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18 9、10道本务机车经6道出段 固定作业 19 1道发A至B旅客列车 20 1道发A至C旅客列车 21 3道接B至A旅客列车 22 3道接C至A旅客列车 3 7 35 35 35 5 7 35 35 35 3 5 15 15 15 15 5 5 25 25 3 2 6 6 6 3 2 6 6 6 16 2 32 32 ?tT-固 75 50 242 85 180 0 244 0 128 0 32 0.028 0 32 0 288 0 212 0 224 0 0 0 0 0 0 0 T ?t固 194 K?(1?r空费)(1440??t固)
咽喉道岔利用率表
左端咽喉 接 发 车 接 车 方 向 列车种类 咽喉道岔组 组号 A 无调 有调 2→4→16 2→4→6→8 4 6 K 0.325 0.385 右端咽喉 咽喉经由组号道岔 道岔组 组号 K T??t固0.178 0.218 0.166 0.212 0.111 0.028 0.250 0.184 0.194 0 经由道岔组号 无调 B 有调 无调 有调 无调 有调 无调 B 有调 无调 有调 2→4→6 2→4→6→8 6 6 0.385 0.385 1→3→7→15 1→3→7→15→19 3→7→15 3→7→15→19 1→3→5→9 1→3→7→15→19 3→5→9 3→7→15→19 15 15 15 15 3 15 3 15 0.25 0.25 0.25 0.25 0.218 0.25 0.218 0.25 C A 发 车 C
第三节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左端咽喉 接发车 方向 列车种类 无调 有调 无调 有调 无调 有调 小计 A 无调 有调 无调 有调 无调 有调 小计 第五节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 方向 作业和列车种类 列入计算各部分通过能力(列) 受何限制 最终通过能力(列) 4 49.23 6 10.39 41.56 10.39 计 49.23 10.39 59.62 41.56 10.39 51.95 3 50.46 22.94 右端咽喉 15 36 16 28 8 16 16 计 36 16 28 8 88 50.46 16 22.94 16 105.4 A 接 车 B C 发 车 B C 中的列车数 A方向 B方向 C方向 利用率K 发车 接车 发车 接车 发车 接车 无调 有调 计 无调 有调 计 无调 有调 计 无调 有调 计 无调 有调 计 无调 有调 计 5 2 7 2 11 4 9 4 16 4 16 4 道岔组4 49.23 道岔组6 10.39 41.56 10.39 到发场I 38.37 26.38 11.99 到发场II 8.93 35.71 8.93 20.09 8.93 8.93 15.63 4.46 4.46 道岔组3 50.46 22.94 道岔组15 36 16 16 28 8 8 0.25 到发场I 到发场II 到发场 到发场II 到发场II 到发场 到发场II 到发场II 到发场 到发场I 到发场II 到发场 到发场II 到发场II 到发场 到发场I 到发场II 到发场 38.37 8.93 47.3 35.71 8.93 44.64 20.09 8.93 29.02 26.38 8.93 35.31 15.63 4.46 20.09 11.99 4.46 16.45 0.325 0.385 0.417 0.448 0.218 由上表可知车站接车能力为:
ABCN接?n接?n接?n接?47.3+29.02+20.09=96.41
车站发车能力:
ABCN发?n发?n发?n发?44.64+35.31+16.45=96.4
第五章、自我评价
铁路站场与枢纽课程是铁路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而本次课程设计又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将近两个月的设计时间中,我经历从一开始的迷茫不知所错,到现在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