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设置时,一般遵循课本90页表3-2-1(如下)来设计: 客货列车换算对数(对) 12及以下 13~18 19~24 25~36 双方向到发线数量(条) 3 4 5 6 客货列车换算对数(对) 37~48 49~72 73~96 96以上 双方向到发线数量(条) 6~8 8~10 10~12 12~14 因此,结合任务书资料可得,
(1)到发线数量按客货列车换算对数计算为:
换算对数?16401010?0.5??1??2??2?44 2222客货列车换算对数在37—48对时,双方向到发线数量应该在6—8条。本设计取7条,但是考虑第三方向引入,适当增加一条,所以最终选择选取8条到发线。
? 旅客列车到发线 旅客列车换算对数n?16?0.5?4,但由于换算对数少于6对时,到发线数量可减为22条,故确定旅客列车到发线为2条。
到发线长度控制为850m ? 货物列车到发线 货物列车换算对数n?40?1?10?2?10?2?40,换算对数为37~48时,到发线数
2量为6~8条,所以货物列车到发线确定为6条。 ⑵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①进路的设置
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宜采用双进路。并且由列流图可见,上下行每昼夜行车量较均衡,因此在设计中将到发线均设计为上下行。 ②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除正线必须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外,在单线区段,应另有一条到发线通过超限货车。在本设计中选择与调车场临近的10号股道为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③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
新建车站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单线车站宜考虑将来扩展为双线的便利性,因此在本设计中选择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两台夹三线”的布置方式。
二、 调车线
区段站调车线的数量和有效长应根据衔接线路的方向数、有调作业车数量、调车作业方法和列车编组计划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有解编作业的区段站上,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车流大的方向可适当增加,其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 ②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
③有危险品车辆停留时,应设有危险品车辆的停留线一条; ④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如车数不多时可以前者共用一条; 而本站有三个衔接方向,因此在设计中,本站调车场调车线设置为5条。
三、 机走线
由于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故机车走行次数确定如下表:
机务段位置 车流方向 A-B B-A A-C C-A B-C C-B A-本站 B-本站 C-本站 本站-A 本站-B 本站-C 调机 合计 站对右 11×2 0 5×2 0 5×1 3×1 4×1 0 0 0 4×1 2×1 2 52 站对左 0 9×2 0 7×2 5×1 3×1 0 4×1 2×1 4×1 0 0 2 52 在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上,由于每昼夜通过车场的机车在36次及其以上可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从上面计算数据可知,无论机务段设在咽喉的任一端,每昼夜机车通过车站的次数都大于36次,所以本站应设计一条机车走行线。
选择机车走行线位置的原则,主要是力求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列车进路的交叉,或者降低交叉的严重性。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上,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机车走行线一般应设在到发线之间。所以本站机车走行线设在到发线之间。 四、 机待线
机待线的布置形式有尽头式和贯通式两种。贯通式机待线的进路比较灵活,在到发线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咽喉区长度较尽头式短,但机车出入如与接发列车无隔开进路时,安全性
较差;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即使司机操纵失灵而发生冲撞土挡或因而造成脱轨时,其事故严重程度也远较与列车冲突为轻。因此一般采用尽头式机待线。
为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连挂机车,减少机车出入段与车站其他作业的交叉干扰,增加咽喉区的平行作业,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
因此本设计采用尽头式机待线。其有效长应根据牵引机车长度加上相应的安全距离来确定,故其有效长度为30?15?45米 五、 出入段线
为了保证车站与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在即务段与到发线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其数量取决于一昼夜列车出入段次数、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及机车的运转方式,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
本设计机车出入段次数:40?2?10?1?10?1?2?2?104>60 故可设计机车出入段线各一条。
六、 牵出线
调车场两端各设一条牵出线,主要牵出线在左端,因为A端车流量大,而且货场设在站对右,左端牵出线还要担负货场的取送作业。次要牵出线在右端,主要负责中转车和本站作业车的解体工作。
??第四章 车站设计参数
第一节 线间距
从车站两端最外方道岔的基本轨接头处,分别至到发场最内方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范围,叫车站咽喉区。设计车站咽喉区应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平行进路; (2)保证作业的机动性、灵活性;
(3)尽量减少敌对进路的交叉,特别应避免到达进路的交叉; (4)尽量缩短咽喉区的长度。 1.确定平行进路数量 图形 横列单线铁路 条件 咽喉区位置 非机务段端 机务段端 平行作业数量 2 2 列车到(发)、调车 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 平行作业内容 平图≤18 式 平图>18 两端 3 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 由于本站衔接单线铁路且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喉区平行作业数量为3个。 2、确定线间距
股道 1-2 1-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机车出入段线之间 牵出线与机车出入段线 牵出线与C方向引线
第二节 道岔及渡线配置 右端咽喉 道岔编号 1 3 5 7 9 11 13 道岔号码 12 12 9 9 9 9 9 坐标 0 60 68.63 113.63 103.2 161.7 103.2 线间距 5.0 5.0 12.0 5.0 5.0 5.0 5.0 5.0 5.0 6.5 5.0 5.0 5.0 5.0 5 6.5 6.5 16?40?10?10?38?18,因此咽
2备注 正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正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中间站台)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到发线与机车走行线之间 到发线与机车走行线之间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到发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调车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调车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调车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调车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左端咽喉 道岔编号 2 4 6 8 10 12 14 道岔号码 12 12 9 9 12 12 9 坐标 41.345 101.345 42.077 100.577 172.083 232.083 144.545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9 12 12 12 12 9 9 9 12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161.7 149.096 209.096 247.97 307.97 195.655 230.264 279.79 397.257 369.133 347.501 392.501 347.501 392.501 427.633 477.132 486.995 299.97 335.153 380.153 307.147 349.497 383.04 378.61 406.245 343.121 450.453 495.969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12 9 9 9 9 9 9 9 9 9 189.545 144.545 189.545 223.481 267.047 314.033 269.033 304.77 349.77 303.673 349.512 303.145 350.131 339.876 392.97 414.183 465.056 511.49 377.03 422.65 472.651 439.444 0 94.473 第三节 到发线有效长 线路编号 1 1 运行方向 2 上行方向 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 左端 3 442.813 右端 4 477.589 共计 5 920.402 各线路有效长之差 6 57.618 各线路有效长 7 9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