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_政治论文_希望可以帮到您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在目前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其中“导向困扰”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高考导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将政治课变成了实质上的理论(知识)教育课,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政治,忽视了思想教育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人们之共识,现在试点推行的“3+2”考试制度,迈出了第一 步,但在现阶段,“考”字当头,文理科学生难免为各自的“五科”疲于备战,文科生对政治钉“突击战”。为考而“背条条、用条条”,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的实际思想远离甚至背禽“答题思想”;理科高考不考政治,政治课失去了捞分的诱惑力,“会考政治一门不过关,也能参加高考”的思想,使政治课形同虚设,这已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其它年级。
第二,社会负面导向。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狭隘的经济利益原则被重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这一方面使不少人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思想教育,一方面激化、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腐败现象和崇洋媚外思想,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欠缺,对此极易产生负效应,如用怀疑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社会,只想求“实”,不愿务“虚”,厌恶思想教育。总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下,思想政治课在实质上面临失去受体的危险。
第三,衡量标准导向。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对各级中学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标准,与其相对应形成了诸多奖惩办法。在这一“钢性标准”的驱使下,各校纷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工作重点,放松甚至忽视了思想教育。这也正是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政治课教学.而不少学校却“重”而不“现”、“落”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目前仍被笼罩在“应试”的氛围中,并深受其害,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解决这些“导向困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有关其改革应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在我国经济,文化不发达,“跳农门”、狭义的成才观念(即考学)等传统思想极有影响力的条件下,在思想政治课这一敏感的课程上“试点”,应充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最少是不降低)思想政治课在综合考核学生中的份量。其次,应加强“社会大教育”,使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全面教育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出了校门就可能掉进“染缸”的隐患,同时应确实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正视社会现实。再次,应改革衡量标准,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对有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应切实际。
思想品德课堂不能承受的重
文/杜亮
摘要:2005 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探望钱学森,钱学森向总理谏言,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钱老去矣。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曾改变中国科技命运的大家。愿我们在怀念他的离去时,同感于他的激动,同化于他的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个性教学;道德修养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发展大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将“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作为教师主要的任务。但由于历史、课程等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学习都有特殊的一面,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这一个重要的论题,认为这种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没有关联。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学习本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从学习中可以获得新知。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可以感受到自我生命的成长。但是,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很难让人把“学习”与“快乐”联系起来。没完没了的考试,堆积如山的作业,机械僵化的背诵,教师的叮咛,父母的唠叨,让中学生的生命无法承受如此之“重”.
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压力会更大。一些“责任心”太强的教师争着抢自习课,似乎多上一节课,就多尽了一份责任,多让学生背诵一节课,就会让学生多考几分似的。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别,因为教师把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定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而且这个念头根深蒂固。而事实上,过多的课程压力,过大的作业量,机械的背诵,恰恰挤走了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识消化的时间,根本就无助于实际成绩的提高,无助于个性的发展,反而会增加学生个性的贫乏,()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粗浅地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热情始终需要与尊重教学规律保持协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也是不同的,学生有着喜欢的科目与不喜欢的科目也是正常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觉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在新世纪里,必须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有所长、业有所专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找到最能发挥智慧和才能的职业,而且又能使社会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有人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教师也会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但是,稍微尽兴一下,便会收到让人扫兴的讯号。其实,玩耍不仅是一项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也是一项能够超越书本知识,拓宽视野的活动,更可能是一项能够激发生命活力、生命创造力的活动。在中学阶段,这一被称之为“为未来作好铺垫”的阶段,玩耍常常遭到了无情的忽视。大量的补课,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本就没有玩的时间,更不用说如何玩,玩得好了。几乎每个学校的校园都会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鞭策之语,看到就会给人带来沉重感。教师和父母
经常夸奖那些很自觉的学生,而贪玩的学生则往往成为批评的对象。“玩物丧志”竟深深地蛰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本来,学生可以和玩具打交道,体会到技术的奥妙;可以和伙伴很好地玩耍,体会到交往的快乐;可以和大自然打交道,体会到自然的生趣。但是,一旦跨入了中学阶段(甚至进入小学阶段),书本就成了生命的牢笼。学生在理论上获得了知识,但却走向了对生活的无知、对生命的无感觉的状态。
个性在教育过程中被不断地瓦解,所谓人生价值、人生观的教育与其实践逐渐地出现了断裂。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而“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也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思想品德教师备课、上课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紧贴时事,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为例,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时事息息相关。每一个思想品德论题都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时事来佐证。
道德修养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介绍社会中的正能量代表:歼-员缘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随“辽宁舰”返回大连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圆园员圆年员员月圆缘日员圆时源愿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最美中国人”罗阳;圆园员圆年缘月愿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张丽莉,面对源车连撞后冲来的大客车,迎上去推开了学生,自己被车轮碾压而过,失去了宝贵的双腿。当医护人员赶来时,她却叮嘱着“先救孩子”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铁警”李博亚;“最美司机”吴斌;“暴雨救人”农民工群体;还有绑着妈妈去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一件件,一桩桩,学生借着这些熟悉的事例,轻松地理解关于道德的相关论题,即清晰又深刻。爱国主义的学习中,在掌握相关的理论下,引导学生讨论中日钓鱼岛之争和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日本这个民族的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及危害,有可能对它周边国家造成的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从而清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师的语言不多,但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思想品德理论再也不是枯燥的内容。
“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应该是教学的最终方向。有人说,中国抵抗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最长远的措施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当然就没有中国创造,只有中国制造。
因此,在面向21 世纪的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师心存长远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参考文献:
[1]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国海。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J].中国教育研究,2003(17)。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东岳乡初级中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激趣法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在目前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其中“导向困扰”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高考导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将政治课变成了实质上的理论(知识)教育课,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政治,忽视了思想教育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人们之共识,现在试点推行的“3+2”考试制度,迈出了第一 步,但在现阶段,“考”字当头,文理科学生难免为各自的“五科”疲于备战,文科生对政治钉“突击战”。为考而“背条条、用条条”,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的实际思想远离甚至背禽“答题思想”;理科高考不考政治,政治课失去了捞分的诱惑力,“会考政治一门不过关,也能参加高考”的思想,使政治课形同虚设,这已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其它年级。
第二,社会负面导向。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狭隘的经济利益原则被重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这一方面使不少人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思想教育,一方面激化、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腐败现象和崇洋媚外思想,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欠缺,对此极易产生负效应,如用怀疑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社会,只想求“实”,不愿务“虚”,厌恶思想教育。总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下,思想政治课在实质上面临失去受体的危险。
第三,衡量标准导向。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对各级中学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标准,与其相对应形成了诸多奖惩办法。在这一“钢性标准”的驱使下,各校纷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工作重点,放松甚至忽视了思想教育。这也正是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政治课教学.而不少学校却“重”而不“现”、“落”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目前仍被笼罩在“应试”的氛围中,并深受其害,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解决这些“导向困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有关其改革应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在我国经济,文化不发达,“跳农门”、狭义的成才观念(即考学)等传统思想极有影响力的条件下,在思想政治课这一敏感的课程上“试点”,应充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最少是不降低)思想政治课在综合考核学生中的份量。其次,应加强“社会大教育”,使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全面教育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出了校门就可能掉进“染缸”的隐患,同时应确实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正视社会现实。再次,应改革衡量标准,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对有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应切实际。 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三位一体法的运用
现代政治思想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外在价值的引导下借助于个体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努力探索,不断构建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静态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思想政治课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校实施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是一切崇高理想和奋斗的最原始基点,是所有素质教育的灵魂。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
及自身特点,充分发掘教学潜能,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素质基础。再新的时期,只有学生新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迷茫
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同样拥有者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这几方面的理想信念,这些理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高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渴望成才,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大部分整日埋头苦读,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他们的目标很多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很多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太理想而产生心理落差,对未来也很迷茫,一方面,高中的学生对大是大非有基本的判断,但是对社会又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尤其对不良社会现象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因此加强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 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虽然高中学生基本上已经是成年人,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阶段初期,有着遇到问题易暴躁,盲目不理性的特点。在这个阶段,生理发展超出心理发展。这主要因为他们的社会阅历,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活动范围。当下,高中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上,他们也主要依靠父母的帮助,个人的生活独立能力也比较弱。并且,很多成绩在班级没有很优秀的高中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自卑心理,外在表现是对教育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三 新媒体对高中学生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渠道,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然而,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以及负面影响:拜金主义,色情文化,暴力文化。高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依赖症”,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产生空虚紧张甚至慌张的心理状态,弱化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交流向往,导致其性格内向,孤僻。
因此,针对新时期下的高中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急需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认为,以情感教学为核心,辅以主客体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的三位一体教学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缺乏感情,而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高中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加入人文关怀,更加符合目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待高中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加入对学生理想规划的指导,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课本到实际,从典型事例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的关爱是促使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从
细微处着眼,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感染学生,以平易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心灵的沟通,培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
主客体互动教学法
主客体互动教学法可以良好的辅助情感教学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理论填鸭式灌输,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我发挥,激发其自信心,通过师生的互动从而深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主客体互动教学法中,可以运用辩论的形式对实事进行辩论让学生调动思维,提高思辨能力,也可以运用小品表演让课堂赋予趣味性,还可以运用自由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社会调研,让学生有机会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现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多媒体教学法
高中生为新时代的青年,对网络等数字媒体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历史与现实的镜头,将整个大千世界展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其逐步远离黄色暴力游戏等网络垃圾,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等了解学生关心话题,展开正面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当代高中生的独有特点,只有把情感教学与主客体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培养出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高中生,提高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高职中生成长,成才,成人。
【参考文献】
[1]李平。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M].辽宁师范大学2006(12)。
[2]娄慧。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价值观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11(04)。
[3]王恒富。构建有情感体验的思想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社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S].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刘强主编。政治课教学新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