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5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徐州模考)12~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可知,西方的近代文化对中世纪文化的继承,故A项正确。

2.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C.君主立宪已经确立

B.封建专制根深蒂固 D.人文主义已成潮流

解析:选A。据材料“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支持莎士比亚剧院”可知,伊丽莎白女王是一位开明的君主,这也反映出当时英国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故A项正确。

3.一些风化史研究者惊呼“从风化的视角看,文艺复兴有诸多乱象,礼崩乐坏”。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B.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C.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文艺复兴的成果集中于政治方面

解析:选B。根据材料“礼崩乐坏”可知,相对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而言,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B项正确;材料“诸多乱象,礼崩乐坏”反映出文艺复兴对教会的冲击,没有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地位,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未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成果集中于思想方面,故D项错误。

4.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 ( )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选A。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等级观念的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艺术家常常参与庆典装饰工作的活动与“参政”无关,排除C项;艺术家“服务”于社会,不能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项。

5.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解析:选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倡自由与享受生活,故选C项;文艺复兴主要针对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未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项;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源头,题中侧重文艺复兴对于古希腊文化的创新,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发展,并未体现与宗教的融会贯通,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但并未否定宗教信仰,排除D项。

6.(2020·南通二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进行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解析:选D。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基督教原典推动人们对基督教原始状态的探究,从而推动宗教改革兴起,故选D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故不会强调对教会的

包容,排除A项;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经典文化是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需求而非重建基督教,排除C项。

7.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解析:选C。“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是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故C项正确;据“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可得出与宗教改革有关,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只是针对英国,不能说针对整个“西方”,故D项错误。

8.(2020·徐州期末)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 )

A.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C.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B.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解析:选B。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主张人依靠信仰即可得救,说明人的灵魂得救掌握在自己手中,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赎罪券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因信称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原因,而不是其对欧洲的影响,排除D项。

9.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文字“更爱伦敦”“更崇拜母语”“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可知,宗教改革时期,将《圣经》翻译为本国民族语言的做法促进民族意识逐步形成,故选B项。

10.观察下图辩论场景,可以得出的直接认识是( )

A.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在知识阶层传播 B.德意志建立了脱离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 C.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 D.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民众的质疑

解析:选D。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和他的支持者站在一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可知,马丁路德开始挑战教皇的权威,故选D项。

11.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 )

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 B.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 C.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D.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解析:选B。题干中特别表明了马丁·路德的身份——宗教改革领袖以及“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希望推动宗教改革长出“神圣之果”,故选B项。

12.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上帝私有的,创造财富是在帮上帝管理财产,人承担了管家或者说基金经理的角色。韦伯的观点( )

A.体现了“因信称义”思想 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选D。据材料“财富是上帝私有的,创造财富是在帮上帝管理财产,人承担了管家或者说基金经理的角色”可知,追求财富是合法且神圣的,这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海门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

答案:(1)基本形式: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也可)。 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 (2)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

不同之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

(3)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

政治意义: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5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徐州模考)12~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u38l7ojgg8az813jgo32teb88j4b1005t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