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了解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让他们掌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5.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对已知反应的共性的归纳总结中,初步建立氧化反应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2.实验准备:多媒体、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他:火柴。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提问】如果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
1 / 9
【讲述】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经把它叫“氧气”。那么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讲述】在化学上,当我们要认识某种物质的性质时,一般要从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活动天地:氧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一瓶氧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0 ℃、1.01×105 Pa)下,氧气的密度为 1.429 g/L,空气的密度为 1.293 g/L
。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 30 mL 氧气。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气态 大 密度 比空气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沸点 100℃ 熔点 -218℃ 在压强为 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组织讨论】
1.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正放在桌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讲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让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几种物质,看看它们能否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 / 9
知识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4-3
【讲述】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个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碳在氧气中燃烧.mp4。
1.氧气与木炭反应: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待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注意:在实验时,玻璃片不要取下,自上而下慢慢伸入。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的表达式为: 碳+氧
红光 白光 二氧化碳
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mp4
3 / 9
2.氧气与铁丝反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待铁丝红热后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现象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注意】铁丝要进行打磨,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切勿碰到瓶壁,玻璃片不要取下。
这个反应的表达式为:铁+氧四氧化三铁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火柴有什么作用呢? ②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③为什么火柴快燃尽时才介入到集气瓶中?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①引燃铁丝;②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④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展示】播放视频【化学天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mp4。
4 / 9
3.氧气与蜡烛反应:在空气中点燃一根蜡烛(主要成分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石蜡),然后用燃烧匙将其转移至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的表达式为: 石蜡+氧
二氧化碳+水
发黄光,冒黑烟 发出明亮的白光 【讲述】实验表明,木炭、铁丝、蜡烛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氧气能与碳、铁、石蜡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3O4);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CO2)+水(H2O)
【提问】这三个反应的生成物特点是什么?
【讲述】生成物都含氧化二字,从元素组成上来看,生成物中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四氧化三铁(Fe3O4)等。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提问】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具体原因是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