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在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解读与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必然会产生很多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不同的指标反映着不同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在工业普查中,所有工业企业构成总体,工业企业总数、工业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总值、利润总额等就是指标,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各种类型的指标也可以在人口统计中得到应用,我国为什么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是怎样的?哪些指标能够说明这些问题和现象呢?
二、教学目的
理解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的涵义;掌握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 理解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的经济涵义;会根据实际资料计算相应的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会根据实际计算相应的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做相应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资料计算相应的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会根据实际计算相应的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做相应的分析。
四、问题解决的方法
要分析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仅仅利用总量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对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对总体的组成和其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比较,这就必须计算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作用:相对指标通过数量之间的对比,可以表明事物相关程度、发展程度,它可以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使人们清楚了解现象的相对水平和普遍程度。
2.把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无法直接对比的指标变为可比。如果采用一些相对指标,资金产值率等进行比较,便可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做出合理评价。
3.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
五、综合指标指标在人口统计中的应用
数据选取的指标为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旨在解释一些人口现象和指标的应用。首先回顾一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如表1。
表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
阶段
时间 1949年
文件
解释说明
毛泽东的《历史唯心观的破中国政府照搬苏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在政策和舆论上主产》
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
张学习苏联奖励多生育的做法,对多生孩子进行支持和鼓励。 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问题
第一阶段(1949-1970年)
1955年3月
1962年12月 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
示》
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78年
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 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
第二阶段(1971-1999年)
1980年9月
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 会议明确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晚”是年龄方面的控制,提倡晚婚晚育;“稀”是生育间隔方面的控制,要求生育间隔3年以上;“少”是生育数量方面的控制,一对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孩子。
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在20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积极实行独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子女政策 信》
党中央下发《关于计划生育情况的汇报》
以山东“开小口堵大口”的经验,即适当放宽农村群众生育第二胎的政策(开小口),但严防二胎和三胎及以上生育行为(堵大口),形成了所谓的“一孩半”政策
1984年
1986年
中共中央转发《关于“六五”
强调了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和
“七五”期间工作意见的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
2000年3月 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
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002年
第三阶段(2000-2010年)
2006年12月
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要求在吸取以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基础上,研究新情况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 决定》
2009年4月
国务院颁发《流动人口计划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生育工作条例》
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计划生育呢?首先我们看看以下两年的普查数据,如表2.
表2.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合计
男
女
性别比
60岁以上 不详 129977870
老龄化系数
10.5
1990
2000
1160017381 584949922 548732579
1242612226
640275969 602336257
106.60
106.30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在表2中,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男公民所占的比重51.53%,女公民占48.47%均为结构相对指标,反映出我国人口中男女基本情况。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5%,人口老龄化系数的临界值为10%,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不足,国民经济负担加重,抑制经济发展,说明2000年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2010年的人口老龄化系数位13.26%,说明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国家也已经在这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社会经济水平。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
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在表2中,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为1242612226人,2000年印度的人口在10亿左右,我国人口比印度多2.4亿之多,可见我国确实是人口大国。
比例相对指标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在表2中,我们可以算出1990年和2000年我国的人口比例,1990年为106.6%,2000年为106.3%,说明我国男女比重相对稳定,大于100%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
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2000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276947962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96人,反映我国家庭成员的平均状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相对指标。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之比。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第四次人口普查总数为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总数为1242612226人,则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对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相对数为107%,说明十年间我国的人口增长相对稳定。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以计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经常在企业生产中用到,比如企业计划生产100000台机器,实际生产90000台,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为90%,完成情况较好。
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合理的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制定和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人口的稳定。
六、根据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二胎放开的依据和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