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小学教育技术现状分析
200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目标:第一是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第二是利用5到10年的时间,使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使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1]《河源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曾明确指出:至2010年,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管理网络化和科学化,全市片完小以上的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努力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2]。
为了解目前河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我们于2008年4月至8月期间,分别对河源五县一区的中小学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状况的调查研究,并通过科学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城乡差距明显,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完小98%学校没有电脑、33.33%的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22.22%的学校没有机房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员。可以看出,乡镇和农村学校明显差于市直或县重点学校,农村完小几乎不具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条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及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或缺乏;信息化网络及“校校通”工程落实不到位;信息技术课程未普及。
2、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不高,管理不够完善,缺少专业维护人员
从使用率及设备专人管理的情况来看,条件好的市县一级的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学,配备较好的硬件设备和专业管理人员。其它大部分普通中学或小学虽有设备但使用率不高,而且其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力度也不够。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在被调查教师中,有48.70%的教师不能独立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有31.30%的教师从未做过PPT这类极普遍的常用课件,且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Flash、Authorware等一些专业课件开发软件,而对于常用办公软件,多数教师虽会使用,但只有少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
4、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教师上课常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电脑、投影、幻灯等)作为教学手段的仅占26.12%、偶尔和未曾用过的高达73.88%。同时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如果假定教师每月的课时量为48节,而每月使用课件教学的次数在6次以上的教师不足10%。 (二)主要原因
1、设备购买和维护等教育经费无保障
从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困难包括:经费不足(占42.11%)、硬件资源不足(占21.34%),并且统计表明也农村学校特别是完小几乎没有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
2、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导致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 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安排专人管理与维护等问题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也表明,就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困难这一项,被调查教师对“学校领导不重视”的选择占18.40%。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课程整合力度不够 我们发现,69.57%的教师学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但这些教师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远低于单纯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停留在经验水平和媒体层面。这很可能是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但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低的原因。 二、建议措施
针对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与措施。
1、在保证优势学校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以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学校要实现我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认为,给予足够经费和保障,抓好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使之面貌有所改观的第一要着。 2、以“十一五”目标为基准,根据不同学校现状制定相应发展目标和建设计划
优势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功用,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同时要开展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做课件。其它学校现阶段的第一需求是普及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制定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管理和维护人员、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3、建立河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制度,以保证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学习“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制度[3]”的做法,建立河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制度。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可依据各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并对比其建设计划,对所辖范围中小学开展定期检查评估。
4、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以更新其观念意识
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组织中小学校领导到发达地市先进学校学习当地经验与做法,加强学习有关文件与精神。增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各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从经验水平和媒体层次提高到理论水平和系统层次。
5、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成立专门管理部门或安排管理专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学校应切实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再次,非信息技术类课程也可根据教师、课程或学校需要尽量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以使教师逐步形成利用教育技术授课的习惯。 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在培训内容上,改革以往“单一信息技术”的培训,增加“信息技术和课程如何整合”的培训;同时要精选培训内容,避免基本信息技能的重复培训,适当增加培训难度。
在培训模式上,我们可以采用“顶岗培训”(毕业生顶替在岗教师上班,而教师到高校参加培训)的模式。即可以解决高师院校实习基地问题,又可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难题。 三、结语
河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立足实际,为河源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提供各种帮助,共同促进河源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