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3年完整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化学品名称 氯 氨 液化石油气 硫化氢 甲烷、天然气 原油 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氢 苯(含粗苯) 碳酰氯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甲醇 丙烯腈 环氧乙烷 乙炔 氟化氢、氢氟酸 氯乙烯 甲苯 氰化氢、氢氰酸 乙烯 三氯化磷 硝基苯 苯乙烯 环氧丙烷 一氯甲烷 1,3-丁二烯 硫酸二甲酯 氰化钠 1-丙烯、丙烯 苯胺 别名 液氯、氯气 液氨、氨气 氢气 光气 木醇、木精 氰基乙烯、乙烯基氰 氧化乙烯 电石气 甲基苯、苯基甲烷 CAS号 7782-50-5 7664-41-7 68476-85-7 7783-06-4 74-82-8(甲烷) 8006-61-9(汽油) 1333-74-0 71-43-2 75-44-5 7446-09-5 630-08-0 67-56-1 107-13-1 75-21-8 74-86-2 7664-39-3 75-01-4 108-88-3 74-90-8 74-85-1 7719-12-2 98-95-3 100-42-5 75-56-9 74-87-3 106-99-0 77-78-1 143-33-9 115-07-1 62-53-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甲醚 丙烯醛、2-丙烯醛 氯苯 乙酸乙烯酯 二甲胺 苯酚 四氯化钛 甲苯二异氰酸酯 过氧乙酸 六氯环戊二烯 二硫化碳 乙烷 环氧氯丙烷 石炭酸 TDI 过乙酸、过醋酸 3-氯-1,2-环氧丙烷 115-10-6 107-02-8 108-90-7 108-05-4 124-40-3 108-95-2 7550-45-0 584-84-9 79-21-0 77-47-4 75-15-0 74-84-0 106-89-8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丙酮氰醇 磷化氢 氯甲基甲醚 三氟化硼 烯丙胺 异氰酸甲酯 甲基叔丁基醚 乙酸乙酯 丙烯酸 硝酸铵 三氧化硫 三氯甲烷 甲基肼 一甲胺 乙醛 氯甲酸三氯甲酯 氯酸钠 氯酸钾 过氧化甲乙酮 过氧化(二)苯甲酰 硝化纤维素 硝酸胍 高氯酸铵 2-甲基-2-羟基丙腈 膦 3-氨基丙烯 甲基异氰酸酯 硫酸酐 氯仿 双光气 白药钠 白药粉、盐卜、洋硝 白水 硝化棉 75-86-5 7803-51-2 107-30-2 7637-07-2 107-11-9 624-83-9 1634-04-4 141-78-6 79-10-7 6484-52-2 7446-11-9 67-66-3 60-34-4 74-89-5 75-07-0 503-38-8 7775-9-9 3811-4-9 1338-23-4 94-36-0 9004-70-0 506-93-4 7790-98-9 68 69 70 71 72 73 74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硝基胍 2,2’-2偶氮二异丁腈 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 硝化甘油 乙醚 橄苦岩 偶氮二异庚腈 614-45-9 101-25-7 556-88-7 4419-11-8 55-63-0 60-29-7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3 年完整版)
1 氯
特别 警示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709kPa以上压力 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 理 化 特 性 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 70.91,熔点-101℃,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144℃, 饱和蒸气压673kPa(20℃),log pow(辛醇/水分配系数) 0.85。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 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 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 可导致中毒。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 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 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烃基膦、铝、锑、胂、铋、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 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 【健康危害】 危 害 信 息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 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 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 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 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
1
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 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 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 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 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 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 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 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 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 安 全 措 施 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 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 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 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 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 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 液氯时,只许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 (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 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