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
简单问题。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
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
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1 / 8word.
word.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 激趣导入
2 / 8word.
word.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砸伤,那用什么呢?同学自然会想到用轻一些的材料,比如木头或泡沫等,紧接着提出问题:是铁重还是木头重?同学会脱口而出:铁重。(这时展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大木块),问道:这个小铁块比这个大木块还重吗?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而提出要想比较它们的质量,可选取相同的体积(展示等大的铁块和木块),为了让问题更简化,更好比较,我们可以选取1cm3、1dm3、1m3等单位体积。这样为实验探究做准备。
设计意图:从视频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意设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做铺垫。
(二) 探索新知
内容一: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1cm3)的质量呢?我们需要测什么呢?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想到要测质量和体积。质量的测量在上一节学习过,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思维障碍,但是对于体积的测量,难度较大。(这时再拿出刚才的铁块)问问学生要测它的体积怎么办?同学们很快想到测边长求体积,师生一同总结形状规则的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简单介绍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什么,后测什么,注意测量顺序。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可采
3 / 8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