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 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

2009年10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基本教学要求》(试行)[1](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颁布,提出高职英语(非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引 言

对照1993年及2000年出版的《课程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注重语言基础知识过渡到职场环境下的交际能力,从对听说读写译并重转移到以听说能力为重点,并增加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这些变化既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也体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在方向上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却难以得到完整体现,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出现,生源整体质量大幅度下降,如果教师依旧按此要求组织课堂,会产生大量无效课堂。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制约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因素

)是否1:([2]提出四个标准Furey有关教学目标的制定,

有充分的理论依据?(2)是否适合学生的目标?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 (4)是否具有效果的可评性?其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标准都意味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哪里去”,还要考虑“从哪里开始”,即学习的主体学生和环境。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考报考人数的不断减少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排在最后录取批次的高职院校生源受到了巨大冲击,生源危机日趋严重。为此,各高校不得不再三降分录取,自2012年开始,录取分数线已经降至200分以下(高考满分750分,中考满分650分)。新生入学门槛的降低造成基础较差的学生比例大幅上升,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大幅下降。为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现状,笔者对本校2014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涵盖语文教育、护理、建筑技术、汽车维修、会计电算化五个专业,收回的有效问卷275份。为保证调查效果客观真实,本调查表不要求调查对象填写姓名,只需按个人实际情况打钩。 从高职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学力基础)来看,及格分90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2%,介于60-89分的学生比例为50%,60分以下的学生比例为38%;在学习动机认知方面(可以多项选择),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65%,为,出于兴趣爱60%了应付考试(包括期末考试和四级考试)的为

好的比例为25%;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的学生比例为64%。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的学力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工具性动力,缺乏持久推动个体活动的内部动机,更有部分学生已经对学好英语失去信心。同时,伴随生源质量下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如目标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组织纪律涣散,甚至人格修养缺乏等。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高职高专学生学力基础薄弱和落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在体现职业性的同时,还必须以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主轴;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情感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在保持整体性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面向全体学生。 (二)高职院校英语学时设置

《课程要求》明确规定“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在充分考虑和权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构成、整体学时基本状况、英语教学基本特点以及学生接受英语教育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三年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的学期设置最低应为三学期,最高应为四学期;学时设置应为周四学时”[3]。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实践环节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内教学总学时日趋减少。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正常课时,很多院校在压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时,“最短的只开设两个学期84学时左右”[3]。

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的缺乏和思想文化的“外来性”决定

了学生基本上不可能自然学会英语,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不同程度地掌握。而且,学好一门外语是极不容易的。因此,基于现行的英语课程学时设置,对教学目标大而广的追求是不太现实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更加具体化、人性化,以免挫伤教学双方的自尊和自信。

(三)高职英语的客观需求

任何外语政策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不应该脱离需求分析。需求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两个方面。作为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对英语的社会需求是毫无异议的。作为个体,对于社会需求会做出“潜意识”的积极反应,学英语的欲望也会增加。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需求又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两个方面,“前者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的需要,后者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对英语能力的需要。”[4]主观需求带动的学习欲望仅仅是潜意识的,真正能够给予学生动力、让他们“背水一战”的是客观需求。然而现实是客观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社会对于英语的需求,除了学校里、课堂上以及涉外单位,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尽管中国有2亿左右的学生……但是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需要使用英语的即使是200万,也只有1%”[4]。当社会的实际需求很小时,英语学习就存在可替代性,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降低甚至消失,高职院校更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英语应该被“边缘能否利用语言而是促使我们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化”,

教育的另一人文教育性质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主观需求之上,工具性应该是在先的,这与现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都是吻合的。对于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并且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富起来”,未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而对于一部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的学生而言,把语言技能和知识置于首位,恐怕只能加深他们对英语的焦虑和反感。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能把人文性置于首位,重视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和个性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助于英语生命充分生长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继而在学习中感受到西方先进文化和科技对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帮助,体会到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体验到人文关怀,他们将会从另一方面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英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因此,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有不同的侧重。 三、课程目标的完善

(一)人文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新的《课程要求》增加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此要求涉及了人文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教育,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 文档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2009年10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基本教学要求》(试行)[1](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颁布,提出高职英语(非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ta3p4sdne6k2tg1xudp48fsc2a7r600rk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