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内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 2
(一) 主成分分析法 ....................................................................................................... 3 (二)多层次分析法 ............................................................................................................... 5
一 国内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日本等国学者对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进行过研究,为信息化发展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有两个分支: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的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卢普、M.波特拉等人作出了主要的贡献,以波特拉创立的方法最为著名;二是从衡量社会的信息流量的信息能力等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据某些综合的社会统计数字构造测度模型,这种方法以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为代表。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对信息化理论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刚刚开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根据上述定义,确定了信息化体系框架,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2001年7月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设计提出了20项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对信息化水平测度与方
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一)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化为少数综合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是进行综合评价和多元变量分析的有效工具。它将原始指标体系转化、归类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能反映系统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指标为第一主成分,其次是第二主成分。主成分的个数一般按所需反映全部信息量的百分比来决定,以消除大量关联性指标对评价效果的影响。其主要成分指标不仅包括原始指标体系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且彼此互不相关。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保证原有指标信息量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将多维空间有效降维,即将多项指标体系有效降为少量指标体系,从而可以在简单的低维空间分析和比较各个样本,达到比较样本特定指标群水平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其具体步骤可概况为: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指标变换。对于不需逆转的指标,采用(Xi-Xmin)/(Xmax-Xmin)进行标准变换;对于逆转指标,
用(Xmax-Xi)/(Xmax-Xmin)进行标准变换。②求相应系数矩阵R。③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λj,j=1,2,…④根据特征根λ1≥λ2?≥λj≥0,确定特征向量e1,e2?ej⑤计算特征值λj的信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一般以累计贡献率80%为原则提取主成分。⑥计算综合评
价值Z=α1Z1+α2Z2+?+αkZk,其中αi为第i个主成分Zi的信息贡献率。
(二)多层次分析法
多层次分析法有两种:一是模糊综合评判法;二是灰色评价法。两者比较,灰色评判法具有明显的优点。灰色评判法从等级的不明确性出发,而模糊评判法忽略等级的不确定性,因此灰色评判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应用也较为简单,确定以同函数比确定隶属要容易得多。信息化水平评价问题是建立在评价专家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偏爱之上的,因而很难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这就使得评价专家在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不甚确定,不甚完全,即具有灰色性。信息化递阶多层次灰色测度法就是一些学者提出的一种灰色评判法。“模糊”是指边界的不确定性,没有定界的数据能比照,要部分依赖人们的主观判断。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指在模糊的环境下考虑多方面因素,为了某种目的对一事物作出定性的综合评价,在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