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届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作业(二十九)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四川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3题。

林区 甲林区 乙林区 丙林区 丁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1 598.57 1 287.84 568.36 2 163.77 林业总产值 93.81 399.19 126.90 89.42 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C.叶片总面积大

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 C.丙林区

B.乙林区 D.丁林区 B.枯枝落叶层厚 D.生物种类多样

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C.禁止采伐森林

B.采林育林结合 D.营造护田林网

1.C 2.B 3.D [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项正确。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故B项正确。第3题,丙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因此应积极营造护田林网。故D项正确。更换绿化树种主要是针对于城市而言;采林、育林结合、禁止采伐森林主要是针对于森林而言。故A、B、C项错误。]

(2019·江西景德镇期末)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4~5题。

4.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全球气候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5.与乙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是(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东北信风 ④东南信风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4.B 5.B [第4题,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繁衍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甲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使得亚马孙平原水循环减弱,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从而造成全球变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第5题,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由图可知,乙处热带雨林处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受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等影响而形成。南半球的信风风向为东南,所以③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侧大洋环流为暖流,②错。]

(2018·山东威海二模)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如图示意尼罗河部分流域。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苏德沼泽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C.地形平坦,下渗量小

7.苏德沼泽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2~4月 C.8~10月

8.琼莱运河建成后( ) A.苏德沼泽地区可耕地减少 B.白尼罗河下游水资源增多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6.B 7.C 8.B [第6题,苏德沼泽地处热带,蒸发量大,A项错误;从图中看等高线稀疏,可以判断苏德沼泽地形平坦,下渗量大,C项错误;据图可知,该地河道弯曲不明显,但支流较多,汇水量大,B项正确,D项错误。第7题,苏德沼泽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8~10月份是雨季,降水多,汇入湿地的河流水多,沼泽面积最大。第8题,琼莱运河建成后尼罗河上游水量增加,淹没的土地减少,可耕地增加,A项错误;白尼罗河下游水资源会增多,B项正确;琼莱运河建成后,沼泽拦截泥沙减少,尼罗河输沙量增加,C项错误;苏德沼泽由于水量减少,流动性变差,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差,D项错误。]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B.4~6月 D.11~次年1月 B.支流多,汇水量大 D.河道弯曲,形成地上河

9.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C.土壤水分充足

B.地形平坦开阔 D.泥炭土层深厚

10.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A.年均降水量 C.地表下渗量

B.太阳辐射量 D.气温日较差

11.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9.B 10.D 11.C [第9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故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第10题,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气温日较差增大;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第11题,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的主要用途不是用于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福建厦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图a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图b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8分)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6分)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图示位于广西北部湾沿岸,因此该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河流出口,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生长大量的红树林。第(2)题,沿海多风,为了扎根立足,红树林的发达的根系扎入深厚松软的泥滩上起到了较好的抗风作用,抵御海浪侵袭。沿海海潮涨落,发达的根系大部分裸露出地表,被水淹没时可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帮助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第(3)题,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作用。第(4)题,一般保护措施可以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入手来寻找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答案 (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

(2)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有效适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抵御海浪侵袭,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同时,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

(3)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4)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13.(2019·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

2021届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作业(二十九)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四川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t4795ke5147le14lopx1jxus0hl5300vt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