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B 2.A 第1题,甜菜是一种中温带的糖料作物,喜温凉;冬小麦主要生长于暖温带;油菜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而水稻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作物,其能够生长的最低温度要比其他几种农作物高。第2题,全球的气候变暖,会使得春小麦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大,山体中植被高度向高的方向发展,河套平原因为温度升高可能不能种植甜菜,而三江平原农业受热量限制的作用变小。
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4 000 m的高原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小麦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改良耕作制度 C.科学培育良种
B.提高收购价格 D.改造自然条件
4.从小麦分布范围的扩大可看出( )
A.自然条件的改变是导致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B.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单一的 C.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
D.农业区位发生变化是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解析:3.C 4.C 第3题,小麦的种植高度扩展到海拔4 000 m的高原地区,是因为科学的小麦育种使得小麦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第4题,小麦分布范围扩大反映出农业生产以前多受自然因素限制,而现代农业科技投入大大增加,农业生产受其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甲和图乙,回答5~6题。
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C.混合型农业
B.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C.降水条件
B.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解析:5.C 6.B 第5题,根据图甲,可以看出该地的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40%,畜牧业占近50%,因此判定为混合型农业。第6题,塑料大棚可以改善热量条件。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C.地形
B.水源 D.土壤
8.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
第 11 页
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C.果园
B.鱼塘 D.菜地花圃
解析:7.C 8.A 第7题,由图可知该种农业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第8题,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下图是①、②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回答9~10题。 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型农业 D.乳畜业
10.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B.刚果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9.C 10.D 第9题,根据坐标图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高,符合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第10题,②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型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②地区相似。
一、选择题
下图是a、b、c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读图,完成1~2题。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与b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C.吐鲁番盆地
B.四川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1.A 2.D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a地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水稻种植农业特点。第2题,b地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相似。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第 12 页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C.消费市场广阔
B.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3.C 4.B 依据框图中已提供的信息可以寻找突破口。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广,人们会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提高生产率。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C.种植利润高
B.种植成本低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解析:5.C 6.D 第5题,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C选项是正确的。第6题,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D选项是正确的。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回答7~8题。
7.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8.“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自然 C.交通
B.劳动力 D.科技
解析:7.B 8.D 第7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第8题,网络、智慧平台等都体现了科技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 13 页
二、综合题
9.读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所在地区与图2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
(2)图1中C所在区域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 (3)图2中D所在地区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
解析:第(1)题,在纬度、地形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有关。第(2)题,C处在墨累-达令河流域,为著名的混合农业区。第(3)题,D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1)A所在地区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气候干旱,形成热带荒漠景观;B所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2)混合农业。①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3)季风水田农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水稻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