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单元7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思考练习

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

答: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相对性的发展。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能通过他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和周围世界中的物体相接触,探索它们的空间关系。儿童会移动自己的身体,以接近目标物体或者伸手拿取特定位置的某个物体。尽管儿童不能用语言明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但他们已具备了在动作水平上处理空间关系的一定能力。

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的空间概念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将自己对周围物体位置的感知,逐渐转化成抽象的空间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向:

(1)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由上下→前后→左右。这样的顺序是由方位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上下的方位是以“天地”为标准确定的,天为上,地为下,且上、下位置的区别较明显,不会因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前后和左右的方位具有方向性,随着方位判断者自身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儿童辨别比较困难。但前后的参照容易找到些,一般正面为前,背面为后,左右对幼儿来说就更难辨别了。

(2)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判断空间方位。在判断

空间方位时,人们往往会采取两种参照系:以主体(自身)为参照,判断客体相对于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另一种是以客体为参照(其他的人或事物),判断客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儿童在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中要经历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

(3)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儿童开始只能够区分距离比较近的,正对着自己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物体的方位,对于方位偏斜的客体或离自身较远的客体的空间位置的判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够区分主体的斜前方、斜后方、以及偏左或偏右物体的方位。可见,幼儿空间方位辨别的区域也是逐渐扩展的。

2.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方位概念的教育?

答:(1)指导儿童学习并理解有关方位词的意义。让幼儿理解并会运用方位词是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认识空间方位的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空间方位和物体的位置关系。例如认识前后,教师可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有什么?朝自己的正面伸出手去摸一摸,使方位词的获得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突出“前面”这个词。在每次活动中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自己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和体验,使他们对方位词的理解更清晰。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有意多用方位词,如“小华,请你把左手边的那个玩具拿来给老师”,“小红,请你把你前面的小凳搬到老师左边来”,这样的一些语言会让幼儿意思到空间方位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探索空间位置关系。儿童对空间方位的

感知、理解,需要通过实践、操作体验获得。

例一: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躲猫猫游戏。教师戴上“鸭妈妈”头饰,幼儿选取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戴上。“鸭妈妈”蒙上眼睛,“小动物”们边四处躲藏边念儿歌:躲猫猫,躲猫猫,脚步轻轻快快躲,躲好告诉“鸭妈妈”。幼儿躲好后,鸭妈妈问“小鸡,小鸡,你在哪里?”“鸭妈妈,我在小树前面”。(或问:“小猫,小猫,你在哪里?”)“我在假山下面呢。”(或问:“小狗,小狗,你在哪里呀?”“我在汽车外面。”……)“鸭妈妈”睁开眼睛,根据幼儿的回答,将讲对躲藏方位的“小动物”领回家。游戏重复进行。

(3)在生活和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空间方位的识别经验。儿童认识空间方位和在空间定向需要一个复杂而较长时间的过程,对空间方位的辨别不是通过一、二次教学活动就能学会的。教师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要创设儿童实际生活的情境,在活动中让儿童观察、描述空间方位。以促进儿童识别空间方位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儿童看看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天空)、脚下有什么(小草)、滑滑梯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儿童共同体验不同情况下(参照物发生变化)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位。在搭积木、拼插等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对空间方位的感觉。在体育、音乐、舞蹈其他活动中,也可以让儿童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4)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让儿童理解方位

词的意义,而不能让儿童真正获得空间方位的概念,更不能发展儿童思维的相对性。因此,儿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从根本上还是他们对物体之间关系主动探索的结果,是他们克服自我为中心,并学习从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结果。

3.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

答:(1)对时序的认识由短周期向长周期发展。儿童最先认识的是一日之内的三个时间段,早晨、中午、晚上,然后认识一周、一个月之内的时序,然后是对一年(四季)的认识。这是因为在“早、中、晚”概念的理解上,幼儿容易找到明显的时间参照物和具体的事件,而星期、月、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自然现象不能形成规律性变化的周期,或者季节周期比较长,儿童以此为参照认识时序就困难一些。

(2)对时序的认识具有模糊性。儿童的时间概念是很含糊的,他们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将来。例如,有个中班儿童说:“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实际上是很久以前去的;有小朋友说:“我明天就要过生日了”,实际上离他过生日还有很长时间。

(3)对时序的认识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参照。由于时间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作支柱,儿童对时序的理解必须与具体的事件、活动联系起来。如:小班儿童把太阳升起的时候认为是早上,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就是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晚上就是天黑了,小朋友睡觉了。因此,作息时间、日月的运动以及四季的变化都是幼儿认识时序的重要参照物。

(4)先认知时序的固定性,后认知时序的相对性。 时序的相对

性是指某一个时间在一个短周期内是排在后面(前面)的,而放在一个长周期中它又是排在前面(后面)的。如在一天之内,晚上排在早晨、中午之后,但把它放在今天开始的一周内看,它就排在明天的早晨、上午的前面了。儿童开始只能理解一日之内的早晨、中午、晚上的时序,而不能理解一天的早晨对于昨天晚上来说,它是排在后面(第二)的。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才能初步理解时序的相对性。

4.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答:生活经验是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常采用看图谈话法、游戏活动法、生活谈话法、演示讲解法、操作练习法等活动形式,让他们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时,都应将它们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具体事件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对时间的认识建立在生动的直观形象的基础上。

(1)认识“早、中、晚”、“白天与黑夜”

① 通过生活谈话法,帮助幼儿认识一天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生活中,教师可利用晨间、午饭前或散步及等待的间隙,可向集体、部分或个别幼儿进行谈话,引导他们感知时间的有关词汇。

② 通过其它方法认识一天的组成。如通过情境画面区分早、中、晚,画面一太阳升起、画面二太阳当空、画面三星星和月亮,让幼儿辨别画面上所说的事是什么时间发生的;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太阳”和“月亮”,来感知白天(做操、做游戏和上幼儿园……)和黑夜(脱衣服、关灯、睡觉……);

单元7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单元7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思考练习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答: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相对性的发展。儿童从很早开始,就能通过他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和周围世界中的物体相接触,探索它们的空间关系。儿童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zl63saxa4mg6283nif6msol1o4w700uy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