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校正的TIMI帧数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血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差异,同时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 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BMI、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吸烟、高脂代谢状态和炎症状态以及高血小板聚集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 of slow coronary flow(SCF) phenomenon. Methods 200 cases without obv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djusted TIMI frame was more than 2 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coronary flow velocity were defined as SCF.The comparison of age,gender,smoking history,body mass index(BMI),comorbidities(including hypertension,diabetes,and hyperlipidemia),the level of and serum uric acid,C-reactive protein,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analysed between the SCF group and the coronary artery normal group.The risk factor of SCF was analysed and observ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BMI,the proportion of smoking history in the SCF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onary artery norm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homocysteine,C reactive protei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the SCF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smoking,hyperlipidemia,serum uric acid,homocysteine,C reactive protein,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SCF. Conclusion Age,smoking,high fat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ion status and high platelet aggregation are all risk factors of SCF phenomenon.

[Key words] Coronary slow flow;Risk factors;Regression analysis

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中常可发现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而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该现象首先由Tambe于1972年发现[1],随后的临床观察显示,在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中,SCF的检出率高达7%[2]。近30年来,随着我国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SCF现象也日见增加,但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SCF的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早筛查、早诊断的目的。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因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的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显示未见明显狭窄病变、且采用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诊断为SCF现象的100例患者作为SCF组,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作为冠状动脉正常组。两组均排除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心肌病、瓣膜病和结缔组织病。

1.2 方法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采用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来诊断,采集速度校正为30帧/s。CTFC第一帧的判定:造影剂完全或接近完全充盈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并且接触到血管壁的两侧,可见到造影剂前向运动;最后一帧的判定:造影剂进入到相关动脉末梢的标记性分支。标记性分支:左前降支通常为心尖处,若左前降支包绕心尖,则最接近心尖的分支为标记;左回旋支为最远端分叉处;右冠状动脉为后降支动脉的最远分支处。一般公认的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前降支为(36.2±2.6)帧,回旋支为(22.2±4.1)帧,右冠状动脉为(20.4±3.0)帧。实测值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诊断为SCF[3],入选的病例至少有1支血管的血流速度超过此界限。仔细询问病史并抽血化验记录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观察SCF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组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F组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SCF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临床资料与生化指标比较

2.2 SCF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是影响SCF的危险因素(表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SCF现象是指除外冠状动脉溶栓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明显病变,却有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延迟。相关研究显示,SCF现象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血管内超声研究显示,虽然SCF患者冠状动脉常规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已存在弥漫性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4],因此SCF患者无疑是冠心病的后备军,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SCF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这是由于尿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参与SCF:①高尿酸能够促进脂质过氧化,增加氧化应激反应,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发动脉粥样斑块生成,而粥样斑块的形成又增加了血管阻力,使血流减慢[5];②尿酸的产生多数伴随有氧自由基等的生成,这些氧自由基能够参与炎症反应,进而损伤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6]。此外,SCF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在血浆中可以发生自身氧化,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血管内皮毒性作用的活性氧,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7]。C反应蛋白的升高提示慢血流患者处于炎症反应状态[8],这同样也可以损伤内皮细胞。

除此以外,SCF组的吸烟史、体重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烟可引起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继而引发超氧阴离子增多,使一氧化氮失活,从而影响微血管功能[9]。对于成年人而言,BMI的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白细胞介素-6、瘦素、脂联素等,这些物质不仅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还可以促进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脂质的沉积,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0]。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还可以和其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耐量异常等共同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SCF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这与Gokce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上述两组间均值差异几乎一致,但BMI并非SCF的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则是影响SCF的因素之一,虽然SCF组的平均BMI值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但由于BMI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尤其是对于肌肉含量较高的人群而言,这一数值并不能准确反应机体的代谢状态,相反,经常运动的人群其心脏血流灌注可能较普通人群更有优势[12],因此并不是SCF的危险因素;而两组间的血脂平均值比较,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却是SCF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影响血流动力学方面[13],此外还包括斑块形成等[14],提示高脂血症人群应当格外关注冠状动脉血流状况。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校正的TIMI帧数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z4798g916zh7s4eqk6667gj1yjqg01ci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