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那桂萍,普素,舒媛,王晓琴,李红霞,杨春秀
【摘 要】[摘 要] 目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17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0例无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 【年(卷),期】2011(026)006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超声检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文献来源】
devices_thesis/0201211493344.html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medical-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的超声影像检查,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 年我院住院的确诊糖尿病患者 172 例,其中男性 122 例,女性 50 例,糖尿病病史为 2~28 年,年龄41~79 岁,平均 61 岁 ;对照组 60 例,选择住院无糖尿病的患者,其中男性 38 例,女性 22 例,年龄 23~80 岁,平均 51.5 岁,诊断依据为 WHO1999 年标准。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 HD11、HD7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L12-5 宽频线阵探头,探头中心频率为 8.5MHz。观察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超声束与血流夹角≤60度;观察指标: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回声、内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CDFI观察血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情况,血流频谱形态,流速测值,并确定血管内壁光滑情况,血管壁内膜≤ 1mm。彩超显示血管管腔内血流通畅,充盈,呈规则的正常三相波频谱。而血管管壁增厚,内膜 >1mm,欠光滑,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异常及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均为病变[1-2]。
2 结果
172 例下肢血管病变者二维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毛糙、欠光滑,管腔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强回声硬化斑块形成,以股动脉发生率最高,而动脉内膜的增厚致管腔呈不规则性、多节段性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以胫前动脉发生率为著(见表1)。彩色多普勒显示 :血管腔内有较大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处或靠近其远端血流束变细,呈五彩血流,节段性显示,狭窄处峰值流速加快,频谱增宽,舒张期反向波峰速降低或消失,闭塞段内无血流信号。狭窄或狭窄远端的动脉变为低阻力血流。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结果比较见表2。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早期多累及下肢小动脉,且病程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高[6]。在长期的高血糖作用下血管壁上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非酶糖化,以及糖化产物的生成和增加使血管壁的结构蛋白发生了变化导致血管狭窄[3]。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局部内膜损坏,血小板及红细胞等沉积,形成内膜不规则的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壁顺应性降低,血栓附着而致管腔狭窄、闭塞。这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相似,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进展快,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4],因无特异性检查,而临床检出率低。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愈后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造影虽然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它具有创伤性,且费用昂贵,患者不容易接受,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无损伤,动态实时检测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和解剖结构情况,操作方便快捷且价廉,成为外周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并在诊断血管病,确定冶疗方案及评估疗效等方面成为首选方法,也成为更易为患者接受的检测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将越来越大,掌握该技术将大大提高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结合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或其他方法检查明显提高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5],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诊断、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