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安全培训知识
一、锻造车间受伤性质及产生原因
锻造车间人体受伤的性质主要有机械损伤、热损伤和电损伤三种。属于机械损伤的有:挫伤、轧伤、压伤、割伤、刺伤、擦伤、骨折、扭伤、切断伤等。属于热损伤的有:热辐射损伤、化学性灼伤、烧伤、烫伤、中暑等。电损伤主要指由于触电而引起的电伤。 人体受伤主要是由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所致。 1. 锻造车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是导致物质发生的物质条件,它包括机械、物质与环境诸方面。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如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件上有锋利毛刺、飞边;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等。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如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生产现场环境不良。如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打滑等。
2. 锻造车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主要有: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未经许可开动或关停机器;开动或关停机器未给信号;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等。
2)造成安全装置失败。如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等。 3)使用不安全装置。如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清除氧化物;用手代替工具送料等。
5)物体存放不当,如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模具等未按指定地点存放。 6)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7)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等项工作。 8)注意力不集中。
9)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10) 进入危险场所。
二、锻造车间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为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三项重要对策,即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三项对策必须兼顾,缺一不可。
1. 安全技术
如前所述,这是为了防止生产中所引起的工伤事故和对工人健康有害的影响,以及为消除这些现象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2. 安全教育
车间的全体人员都必须掌握有关的安全技术知识,每个操作工人都应熟知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每个新工人都必须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现场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
入厂安全教育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其主要内容是厂内一般安全规则,及进入锻造车间应遵守的安全规则和锻工劳动保护有关的规定。
现场安全教育一般由车间技术人员进行。其内容是对车间所有设备的使用性能做简单介绍,并针对集体工种对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进行讲解,特别要讲清设备保险装置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检查的要求。
日常安全教育主要由工段长,生产组长或小组安全员进行,其主要方式为经常检查和监督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当发现工人违章操作或有不安全的隐患时,应及时指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主要职能是指定和贯彻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工伤事故的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协助领导组织推动生产中安全技术工作的执行;按标准化程序进行严格检查监督。 4. 对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
1)设备应具有保险装置,以免由于超负荷或其他技术原因造成设备事故和损坏。如模锻锤设有保险汽缸;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有摩擦圆盘保险装置;液压设备有安全阀和限位开关等。
2)设备具有防护装置,一面事故发生。如设备运转部分必须设置防护罩;对于高温辐射处应设置隔热板;脚踏开关应设置防护板等。
3)设备应具有信号装置和危险牌示,以警告工人预防危险的发生。信号装置有颜色信号,声音信号,及指示液位,压力,温度的各种仪表。危险牌示有“危险触电”,“不准合闸”,“不得触摸”,“有人在此工作”等警告牌示。
4)车间的设备应进行计划检修,以免发生设备事故,从而导致人身事故的产生。计划检修包括三级保养制度(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和定期检修。
日常保养是在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和加注润滑油,使设备正常工作。
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为辅,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理。
二级养护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按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
定期检修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按计划定期进行检修。一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项修或大修。 5)所有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安全措施。局部照明处工作灯电压不得超过36V.
6)加热炉应具有良好的排烟装置,对其所产生的热辐射应采取隔离措施,炉门配重装置应有防护围栏。
7)车间内所有的压力容器,应具有符合国家劳动总局《压力容器安全监查规程》要求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8)在链锤的后面应设有防护挡板,以防锻件、飞边、氧化物或模具破裂碎块飞出伤人。 5.对工具的安全技术要求
1)锻工用钳子和其他夹持锻件的辅助工具,应采取低碳钢制造,钳把不得有尖锐的尾部,钳口形状应与所夹锻件形状吻合。当用夹钳夹持较大、较重的锻件时,夹钳末端应套上铁箍锁紧。
2)润滑模具和清除氧化铁皮的工具,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免操作工人的手伸进锻模下被打伤。
3)大锤柄须用坚固韧性好的木材。锤柄装入锤头后,须用金属楔子楔紧。 4)经常检查模具和工具的安全性,禁止使用有裂纹的模具、垫铁手工工具和辅助工具。 5)冲子顶部不准淬火,錾子、冲子及型锤的顶部应当稍稍隆起。
6)撬棍应用低碳钢锻制而成,禁止使用能淬火的钢材制造。 6.锻工安全生产一般准则
1)锻工必须掌握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维护等知识,熟悉操作方法,并持有操作合格证方可进行操作。
2)锻工开始工作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护用品有哪些?)。不可把工作服上衣下摆塞到裤子里,亦不能把裤管塞到鞋靴里。
3)工作前应检查有关机电设备、模具、工具、辅助设施和液压管道等是否安全可靠,并为设备加润滑油,否则不准使用设备。
4)工作前应对锤头、锤杆、模具和工具等进行预热。
5)严禁远距离扔料,近距离扔料要加防护挡板,坯料不得从人行道上扔过。对于大锻件必须用钳夹牢并由吊车运送。
6)严禁直接用手或脚清除砧面上或型槽里的氧化皮。当用压缩空气吹扫氧化皮时,对面不得站人。在锤头未停稳前,严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入锤头行程范围内取放工件或工具。当更换模具、锻件粘死在煅模上、或发生卡锤现象时,应切断动力源,必修加支撑后才能进行工作。
7)严禁锻打过低和低于终锻温度的坯料,以免飞裂伤人。
8)不得将热锻件或工具放在通道上。锻件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切不宜堆放太高。 9)操作时不得把手指放在两钳把之间,更不能把钳把端头抵在胸部或腹部上。
10)行车吊运红热的坯料或锻件是,除行车司机和指挥吊运人员应仔细操作外,其他人员应主动避开。
11)工作结束时,必修及时关闭动力开关(电门、气门、油门),将锤头落下。 12)工作后,将工具、材料、锻件放到指定地点,并搞好指定地点的卫生。
13)交接班时,要交待清楚本班情况,如设备运转情况,工具有无损坏或其他注意事项。
三、热模锻压力机、切边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平锻机、辊锻机工人安全操作通则
1)在安装模具时,必须测量上、下模闭合高度,它应小于设备的闭合高度。模具固定
应安全可靠,经空车试转确认正常后方可工作。 2)开动设备前应进行如下检查: ①操纵系统、润滑系统是否正常。
②操作手柄和电气开关是否在停车位置上。
③离合器、制动器及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④压缩空气的压力,若压力表的指示值小于3.9×10Pa时,不能开动设备(不能用压缩空气的设备除外)。
3)电动机启动后,应待飞轮转速正常方可操作设备操作。 4)不允许超负荷使用设备。
5)设备运转时,不准进行清理、调整和润滑工作。绝对禁止讲手或其他工具伸入模具之间。工件被模具卡住时应停车用工具取出。
6)一切修理工作应先关掉电动机、切断电源、待飞轮完全停止转动后方可进行。检修时应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的牌子。
7)调整和检修模具时应将上模支撑后方可进行工作。
8)工作中应随时注意检查离合器、制动器、滑块与导轨、轴承等处有无过热、冒烟、打火等现象;模具固定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