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版)八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堂笔记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
二、测量的初步知识 1.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千米= 103米 1分米= 10- 1米 1厘米= 10- 2米
1毫米= 10- 3米 1微米 = 10- 6 米 1纳米 = 10- 9米 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 1.60m左右;一层楼的高约为 3m; 课桌高约为 8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几十μm。(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3.正确使用刻度尺: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五点:
(1)会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会放:
① 贴: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 ② 平: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平行(或重合),不许歪斜. ③ 齐: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线作起点.
(3)会读:
① 视: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② 估: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③ 补:无估读值,应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4)会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不要忘记写单位。
(5)会选:会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2)化曲为直法(3)平移法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① 选用准确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② 改进实验方法。 ③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三、时间在物理学里用字母 t 来表示 时间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 (3)换算关系:1小时 = 60分钟 1分钟 = 60秒 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 四、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问题时,若影响问题的因素有许多,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做“控制变量法”。
补充拓展:
一.面积的符号:面积在物理学里用字母 S 来表示 面积的单位 :
(1)在国际单位制中,面积的基本单位是:米2(m2)。 (2)其他常用单位:分米2(dm2),厘米2(cm2),毫米2 (mm2),、
(3)换算关系: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1厘米2=100毫米2
二.体积的符号:体积在物理学里用字母 V 来表示 体积的单位 :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基本单位是:米3(m3)。 (2)其他常用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毫米3 (mm3), (3)换算关系: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2 1厘米3=1000毫米3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升(L),毫升(mL)
1升 = 1分米3, 1毫升 = 1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实验室中小块固体和少量液体的常用测量工具有:量筒和量杯。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知识点整理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