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作者:蔺洲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08期
【摘 要】景德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的胎体与青花发色有其鲜明的特征,胎体多粗糙,青花发色蓝中泛紫,这是由其制胎原料和青料使用的变化决定的。本文将从此三朝青花瓷器概况、胎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青花发色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景德镇 青花瓷器 嘉靖 隆庆 万历 一、概论
景德镇在明代成为中国制瓷业中心,形成了一花独放的局面。宫廷在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专为宫廷烧制优质瓷器。明代民间的中、上阶层普遍使用景德镇所产青花瓷器,产量巨大。明代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的生产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在胎体、青花发色方面,特点突出,与其他各朝形成明显区别,这种特点是由制胎原料和青料的使用情况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制胎原料为瓷石加麻仓土向瓷石加明砂高岭土的过渡时期,高岭土使用比例减少,因而胎体多粗糙。青花原料为回青加石子青,发色蓝中泛紫。 二、胎体
嘉靖瓷器胎质总体不如前朝,大件器物如大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制作粗糙,时有夹扁,接痕明显,易脱断,掉底。底足处理粗糙,有跳刀痕和粘砂现象,露胎处火石红色浓重。琢器大都胎体厚重,衔接痕显露,甚至有的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常有烧结不坚固以致接痕断裂的现象,器里尤是如此。大件圆器多有翘棱、夹扁,并伴随底心下凹和塌陷的现象。而一般官窑小件器的制作仍旧比较精细,胎薄体轻,可见,嘉靖时期瓷器胎体是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
隆庆一朝,仅有六年,瓷器产量较少。胎体特征基本和嘉靖一致,但器形较前朝更为规整。而且许多民窑器胎薄玲珑。
万历时期,瓷器制作更加粗糙,质地粗松,胎体大多厚重,器身多有变形,欠规整,屡见夹扁、翘棱、窑裂等现象。大件器物修胎不规整,底足为砂底。盘、碗底足除有显著刮削、跳刀痕外,底心多下塌,甚至有的底塌到圈足不能着地。但多数官窑圆器仍比较精细,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至晚期,官、民窑中仍有薄胎之作。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