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方程
第一课时 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科教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吗? 2、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让学生明确: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1、学生自学 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2、交流。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50
X+50<100 X+X=200 第二种:
X+50>100 X+X=200 X+50<100
X+50=15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1 / 24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4、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试一试”
2X=500 12+X=20 2、“练一练”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小结:是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2. 看图列方程.
X+50=100 5X=50
4X=16.8 X+200=450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2题中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板书:
方程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 / 24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2、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4、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1、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3、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3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