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η=100%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有人选择用袋子装着背上楼,有人选

第1页 共5页

W有用W总×

择用定滑轮提上楼,有人选择用滑轮组提上楼,你认为哪种方案的效率更高?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机械效率”.

【课堂导学】 【指导预习】

阅读课本P202-P203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学生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按照教材图10-33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高度;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高度.记录相关数据.

第2页 共5页

分析数据,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发现利用动滑轮所做的功多一些,小组讨论交流可能的原因.

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生:使用机械时,拉力(或动力)所做的功,物理学中叫总功,对我们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有用功.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1.什么是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怎样?

生:1.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η=

W有W总×100%.

师2.“机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生:2.不对,机械效率表示做功的有效程度,公式为η=

W有W总×100%,而功

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公式为P=W/t,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η大P不一定大;反之,P大η也不一定大.教师重点强调: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总>W有,所以η<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的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

(二)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例题.练习有关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规范解题格式,能正确找出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教师选部分同学的解题过程,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例 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单个滑轮的型号、重力相等)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第3页 共5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第五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3.会正确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pu97zyw69kfa2517te4mn0g1mmhw00jn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