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专题 1.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间接性)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互动性) 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总
(1)没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知识知识被动接受
(2)没有师生互动,整个课堂完全是在灌输知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3)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学习效果不能保证 (4)没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德育专题 1.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三、班级管理专题 1.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班级目标建设
班主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总体上应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意要高远,落脚点要实际,内容要全面,表述要简洁,做法可操作,效果可评估。
具体做到:第一,渐进。目标要循序渐进,借每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来推动班集体的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第二,有恒。第三,多样。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都得到发展。
(2)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主的班级骨干的选任与培养。
首先,选拔班干部,必须在学生的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办事能力、群众关系、主动精神、责任心等诸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地考察和选拔,采用民主选举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是培养班干部,应在随时充分了解班干部思想脉搏的基础上,注重对其独立组织管理班务工作与协调配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他们协调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断激发他
们的工作热情;尤其班主任须注意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在使用中培养,班级管理中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再次,实行定期轮换制,有利于班中更多同学有当班干部的机会,不仅可以使更多同学得到锻炼和发展,也可使更多同学有为班集体服务、分担班级管理责任的机会,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而使班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每位班主任都应重视在集体舆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为此应做到:
①善于及时强化,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言行和舆论倾向,及时予以恰当形式的奖励或惩罚。
②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③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如班会、团队活动、墙报等形式,指导学生骨干注重其内容的思想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以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④树立榜样典型。
(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根据现代管理心理学家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试验中相对于正式群体而提出的。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注重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一般有三种类型:其一是积极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亲班集体的类型,其目标与集体目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其活动对班集体有促进作用。
其二是中间型,是一种与班集体若即若离的类型,其活动与班集体目标有时一致,有时相悖,其存在对班集体的发展有利有弊。
其三是消极性,是一种与班集体相疏离的类型,其目标与班集体总目标不一致,其活动总是与班集体的发展有一定的摩擦,对班集体产生消极作用。
其次,重视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
2.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3.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