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等。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
第三节 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序: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源头:上古时期,先民口耳相传,创作和保留了动人的歌谣和神话故事。文字的产生使其保留在一些古代典籍中。 ?内容丰富: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开篇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特点一:
?强烈的教化色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诗》可以兴:兴,兴起,有激发、感动的意思。《诗》用比兴,触目眼前之事,引譬连类,可以激发人的意志,感动人的情思,故曰“可以兴”。
?可以观:观,观察,这里指从《诗》里可以看到社会政治得失和社会道德风貌。
?可以群:群,合群,意谓学《诗》可以学习到与人团结的方法,即孔安国所谓“群居相切磋”。 ?可以怨:怨,怨刺,《诗经》里有许多讽刺统治者的怨刺诗,可以学习怨刺的方法,即孔安国所谓“怨刺上政” 。 ?特点二: 立足于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受儒释道三教等多元文化影响。 ?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即:儒家志向(治国)、道家心境(自然无为)、释家胸怀(慈悲)。 ?特点三:
?洋溢着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王国维评论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P.90 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 与艺术魅力 ?一、古诗
1、诗心:人之于诗,其心术之邪正,志趣之高下,习气之厚薄,随其所作,无不呈露 P.94
?二、诗眼:诗人独具的慧眼 P.96
?三、诗情
?诗缘情而绮靡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P.102 二、戏曲 ?一、中国戏曲 ?1、中国戏曲以南宋时温州杂剧为代表标志正式诞生。成就最高的是元代的北杂剧和明代的南戏。
?2、徽班进京:1790年安徽省的四个地方剧团在北京演出,接受昆曲、秦腔的曲调、表演方法等,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成为中国戏剧文化的代表。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融合 ?一、中国古代宗教所包括的对象
?1、远古时期:鬼神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
?2、秦汉以来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3、民间流传的明教、魔教、白莲教等 ?二、佛教
?1、最高目标:“四大”(地、水、火、风)为空,以人生为苦,追
求精神解脱,即求得所谓看破红尘式的“觉悟”。
?2、创始于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明帝夜梦金人,开始寻访佛法。后修建白马寺,造佛像,译佛经。 ?3、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 ?佛教三藏
通晓其中一门者,对应以“师”之头衔,即:精通经藏者尊为经师,精通律藏者尊为律师,精通论藏者尊为论师。只有同时通晓三藏者被尊为三藏法师,以玄奘最有名。 ?(2)影响最深P.114
?中国佛教学者客观、实事求是地输入和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成果 ?也输入了印度语文、印度艺术、医学、天文、数学、哲学
?印度佛教造像和开凿石窟的风气也为中国僧俗所借鉴,莫高窟、云冈、龙门石窟
?越南、朝鲜、日本的佛教都是由中国传入的
?(3)化得最好P.120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儒家的心性说改造了印度佛教的佛性说,把佛从外在的偶像变成了人的内心信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哲学的影响: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佛教中佛性和儒家的性善、尽善等相融合。
?2、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封神演义》、《西游记》很多情节出自佛经故事。
?3、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石窟的开凿、佛塔寺塔的修建
?4、对汉语的影响:促进音韵学发展,很多日常用语来自于佛教语汇,如刹那、清规戒律等。
第二节 道教的兴起与多种文化的融合 P.123 ?一、道教
?1、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古代宗教。 ?二、道教的思想文化渊源
?1、道教与经学的文化渊源关系
?经学对道教的影响贯穿于两汉的始终,经学各派对道教的形成都
有影响,许多今文经学家精通方术。 ?三、道教的文化结构
?道教的文化=道教思想+道教建筑+道教美术+道教文学+道教音乐+道教医学
?1、道教建筑:
?总体布局采取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以木架构为主要结构,神殿处在中轴线上。
?设计思想体现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道教所追求的吉祥如意、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等观念。 ?2、道教美术:
?道教塑像、神仙画像、宫观壁画、文人道画 ?3、道教文学: ?《封神演义》、《西游记》
?4、道教音乐:举行斋醮等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活动中使用
?5、道教思想:道教思想由道教和道家、道教和儒学、道教和佛学多种文化相融合而成
?(1)以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经典,表现为对“道”的崇拜与信仰。
?(2)“道”为世界本原,“道”是“涵乾括坤”的最高存在,三清尊神是“道”的人格化身
(3)得道的方法:内修外炼,即内丹与外丹。 ?三、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历代王朝政治生活的重要影响:唐朝借提高道教地位推行清静无为的方针,曾发生四次大的灭佛事件,许多农民起义和道教有关(黄巾起义)。
?2、对科学(化学、医学、养生学)的贡献:
?强调“生道合一”,与长生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有很多养生术,如外丹、内丹、夫妻、胎息、服饵、辟谷、导引。
?气功:来自道教内丹学,以吐故纳新、除欲净虑为要旨。
?3、道教对民俗生活的影响:
?不断造神:龙王、土地、关帝、碧霞元君、送子娘娘
?推广神仙信仰: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吕祖、真武大帝,很多活
动转化为民俗,如三月三,妈祖诞。 ?4、道经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探讨人和宇宙的关系,探究宇宙和人类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5、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道教仙话演变出民间故事,形成传奇文学,如八仙传说。则借助了道教的境界。
?6、对民族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强调与人为善,讲天地良心,相信善恶报应;听天由命、谨小慎微、因循守旧;道教养生及气功有助于养成心境平和、心胸宽阔、淡薄纯净的心理状态。
总结: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
第五章 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第一节 玉器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铜镜的文化价值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