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象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当个体调动自身的各种神经活动系统,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认知时,其就会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此过程。

记忆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保存,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可再显现出来。记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识记、保持、回忆、认知。 思维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知识阶段

知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个体除了通过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还借用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进行过渡,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更为全面、本质地把握事物。

总之,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 (二)情感过程 个体情感的基本表现:

个体情感表现的基本形式有喜、怒、哀、乐、爱、恶、惧,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 (三)意志过程 1、意志概述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意志活动的特点

(1)意志活动是有意志、有目的活动 (2)意志活动是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 (3)意志活动是由一系列的随意活动实现的

随意活动提现了对意志的调节作用,主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二是克制。 3、意志的表现

个体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1)坚毅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二、个性心理

11

(一)个性心理的含义

个性心理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个体独有的并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 (二)个性心理的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机能的特殊结合。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 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

刺激(原因) 个体(需要、紧张、不舒服) 反应(行为) 行为科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二、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1.指向性 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 (二)动机

1、定义: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12

需要与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所以,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需要转化为动机必然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三种机能

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形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 1)始发机能 2)选择机能 3)强化机能

(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二)价值观的属性

价值观的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强度属性 (三)价值观的作用

第一 ,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第二,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13

第三,价值观会使个体对那些不被其所在群体或组织接受的信仰、态度及行为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进而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组织中保持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四,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个人的决策行为 二、态度

(一)态度的慨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个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

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及行为意向成分 (二)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

① 调整功能 ② 自我保护功能 ③ 价值表现功能 ④ 知识功能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① 态度影响认识和判断 ②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③ 态度影响忍耐力 ④ 态度影响相容性

三、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概述

定义: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二)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一)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14

1.知觉的内涵:所谓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① 空间知觉 ② 时间知觉 ③ 运动知觉 ④ 错觉

3.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性

1.社会知觉的内涵:社会知觉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的特征 1)认识对象的独特性 2)知觉过程的双向作用性 3)信息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二、知觉过程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1)接近律:在时间、空间上接近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 2)相似律:具有相似性的对象往往容易被知觉为一组

3)闭锁律:人们能够把分散但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象的反应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连续律: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联系的对象往往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 四、知觉偏差(加入相应名词解释)

15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 图文

(2)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象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当个体调动自身的各种神经活动系统,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认知时,其就会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此过程。记忆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保存,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可再显现出来。记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识记、保持、回忆、认知。思维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2、知识阶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ig36xw6y3fmdy9ul8q7b8vd538ce00xz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