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类、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整理数据、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按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2.感受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联系,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数据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整理数据,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们小组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如果让你把你们小组的成员分成两类,你打算怎么分?
生:按男女分,可以分成两类 ……
师: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课题) (一)看懂情景图
让我们用数学中分类的眼光,一起去参观校园的一角吧。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1、提问: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生1:有老师和学生 生2:有大人和小孩
生3: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下棋。 (二)看图提数学问题
2、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等。
(三)根据数学问题,想到分类,讨论分类标准
师:要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人数?(相机板书,教师人数、学生人数)
师:谁还可以像上面那样再提一个问题?
生: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相机板书:每种活动的人数)
师:你想解决哪个数学问题?应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 生1:我想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这个问题,要把图中的所有人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生2:我想解决“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要把图中的所有人按参加活动的种类分成看书的、下棋的、做游戏的三类。
……
师: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对图中的人物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1.出示活动单。下面同桌讨论,选择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分一分,并在活动单上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人数,可以怎样做? 生1: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 生2: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
2.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1)我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 (3)是怎样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的。 (4)整理时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
(按一定顺序记录数据,并在已经记录过的人物旁做上记号。) 4.生生互评
他是怎样记录的?你认为像他这样记录可以吗?(相机板书:分类、数据)
5.数据功能的扩展体验
知道老师和学生的人数,除了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这个问题,还可以解决什么数学问题?(预设:老师和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6.比较整理得到的不同结果
师:同样是把图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整理,可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板书: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师:刚才大家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分类寻找数据,根据数据解决了数学问题。看来,数据在解决问题时作用真大呀!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数据。(相机板书,解决问题---分类----数据)
(五)回顾反思
通过上面的分类整理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手指着板书:解决问题---分类----数据,肢体语言暗示学生),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分别按颜色和形状整理下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的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先互相说一说,再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再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展示分类整理的结果,并说一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想得到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其实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