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学科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且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的权利有了制度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学科课程标准(与此课教学相关的课程标准) 3.8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1. 预备知识:学生掌握国体和政体的概念;能够在书本中查找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态度: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接触的较多一些,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接触相对较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奇又期待,充满探索欲与求知欲。 3.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学生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搜集与本课相关时政热点,能够利用书籍、报刊、图书馆整合知识资源。 第五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政治 教学对象 第一课时 班 高一(5)设计者 学号:114012014076 姓名:饶卉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选择教练法和讨论法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案例解析、课堂讨论、阅读课本、老师精讲为主,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通过书籍、报刊、新闻、网络提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热点材料) 2、导学案的编写与印制(预习导案目标要求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多媒体投影设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师提问预习目标的四个问题。 1.国体和政体是什么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内容是什么?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4.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举手回答预习后的学习成果。 课前发导学案,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观看课件的结构图,思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巩固上节课有关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内容,联系本节课知识点,抛砖引玉开展本课教学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活动2: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 活动1: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材活动2:观看我国料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和我国家机构图回忆上国其他的机关关系。 节课内容。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点评: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不同国家在具体设置上有所不同。我国活动3:阅读课本,熟悉课本知识点内容,联系生活知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讨论问题。 识思考我国权力国家机构组成。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同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一个国家的政体总是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为维护国家性质服务。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说明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