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磁铁的两极教科版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探究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呈现时机研究”,其目的在于用材料促进学生探究。
首先,对教材的剖析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呈现以下过程:问题——猜测——验证——再探究——再发现问题。从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到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再到探究验证、交流提升,是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磁极”、“两极”的科学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再探究,发现磁极间相互靠近出现的不同现象并表述,则是帮助学生提升“两个磁极原来是不一样”的认识。由于两个磁极的不同,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必须在相互靠近的尝试活动中去发现,又由于没有标志而难以表述,有了标志有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而出现结果的不一致,进而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最终让学生带着新问题离开教室。
其次,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材料能帮助学生有效探究吗?我认为第一个探究活动学生在实验操作上存在几大困难:1.悬挂的磁铁容易晃动,挂回形针时需一手扶住;2.A、E点磁力特别强,B、D点容易被吸到A、E点;3.回形针容易被磁化;4.一个一个接起来很难挂……教师的辅助作用就是要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上不必要的困难,防止学生因材料的问题而使探究活动低效、无效。因此,改进材料成了两位教师思考的重点。两位教师在材料上下足了功夫,体现在:
1.周老师对材料的改进:(1)选择合适的磁铁,磁铁上标上5个点;(2)每个点设置了防滑的隔条;(3)第一枚回形针完成了钩形……
2.杨老师对材料的改进:(1)铁架台换成木架子,磁铁用橡筋扣起来;(2)回形针选用彩色有套的(减少磁化影响);(3)第一个回形针弯成钩……
实际观察发现,有了上述对材料的改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与观察、记录、交流活动中,探究活动更有效。当然,在材料的改进与创新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和改进的地方,如可用六角螺帽代替回形针,橡筋扣磁铁的位置等等。
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杨老师还采用了磁铁放小车的装置,使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更明显,呈现在学生对磁铁两极的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欲望,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材料的选择与呈现要真正体现在促进学生有效探究上,而非求新求异求花俏。学生操作上的困难,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改良与创新,学生思维上的难点,需要我们对材料的典型性与呈现时机进行思考与设计。当然,材料仅仅是辅助,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才能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才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认知冲突中去提升认识,培养能力。